藏友应该透过历史来看陶瓷,尤其是恰逢龙年礼品钧瓷热期间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是扮演着“哈姆雷特”的角色。陶瓷在有的人眼里只是简单的餐具茶具,在有的人眼里却是稀世珍宝。收藏陶瓷古玩更是件“美差”。一方面,古玩会逐步升值;另一方面古玩的典雅素丽让人对中国文化体验颇深。有学者透过陶瓷来讲历史,但是我们的藏友应该透过历史来看陶瓷, 尤其是恰逢龙年礼品钧瓷热期间。
不过话说回来,一提起陶瓷,不得不提钧瓷。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图:钧瓷精品诚信鼎
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钧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北门里。据文献记载:夏启曾在今城南15华里的钧台坡宣誓即位,故有“夏启有钧台之享”的传说,并以“父传子家天下”而著称。从此,历代朝臣前来观瞻者络绎不绝。宾客纷至、车来轿往、兴师动众,已成为禹州地方士绅的沉重负担。唐代,禹州城北门里建禹王庙,庙前立山门台基,命名“钧台”,此后附近相继设窑烧造瓷器,因地名“钧台窑”,或谓其产品曰“钧瓷”。宋以后,禹州渐成钧瓷花瓶和各种工艺品的中心,在发现的百余处钧瓷窑址中,无论是烧造规模或产品质量,钧台窑均为禹州诸窑之冠。
钧瓷至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由于钧瓷盛名一时,宋室南迁后,钧瓷又得以复苏。金元时期,北方各窑仍竞相仿制。元代,北方钧瓷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瓷又悄然兴起,蔚然成风。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产瓷区,如浙江金华铁店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在南宋至元代就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其呈色原理显然与宋钧铜红釉一脉相承,甚至成为明清时期宝石红、霁红、郎窑红、美人醉等釉色品种的滥觞。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等地烧制低温釉艺术陶瓷,都是在钧瓷的影响下生产的新品种,不仅吸收了钧瓷工艺的优秀传统,而且又有所创新,由于历史变动等种种原因,钧瓷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基本停烧。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钧瓷在她的故乡禹县得到恢复。如今钧瓷已成为收藏品,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发展旅游、对外文化交流、开发和振兴禹州经济的重要载体。(编辑: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