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白话解释:四 之器(煮茶用具)
发布时间 2011-07-07 浏览 40869 次
搞冶炼的人说的急铁。铁是以用坏了的犁刀之类炼铸的。铸锅时,内模抹土,外模抹沙。泥土细腻,锅面就光滑,容易磨洗;沙料粗,可使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是为将火力向全腹蔓延。锅腰要长,使水集于中心。腰长,水就在锅中心沸腾;在中心沸腾,茶末易于扬起;茶末易于上升,茶味就醇美。洪州用瓷锅,莱州用炻锅,瓷锅和炻锅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坚固,不耐用。用银做锅,非常清洁,但不免过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洁确实清洁,但从耐久实用看,还是铁好。

原文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 [ 钅复 ] 也。
解读:
交床(锅座),是个十字交叉形的器物,把中间挖空, 用来坐锅。

原文: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 1 ),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解读:
( 1 )筱:音小( xiao ),小嫩竹子。
夹子,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让头上一寸处有竹节。节以上剖开,成夹子,用来夹饼茶烘烤。烤茶时小青竹也同时烤出水分和香气,借竹子的香气来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间烤茶,恐怕难以弄到这种青竹。所以只好用铁或铜来做夹,取其经久耐用。

原文:
纸囊,以剡 (1) 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解读:
剡 (1) :音扇( shan ),指浙江嵊江。
纸袋,用双层白而厚的剡溪藤纸缝制成。用来暂时存放烤好的饼茶,使香气不散失。

原文:
碾、(拂末)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 1 )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 2 )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末以鸟羽制之。
解读:
( 1 )柘:音浙( zhe ),一种树。
( 2 )堕:音妥( tuo ),同砣,碾砣。
碾槽,多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做。碾槽内圆外方。内圆以便运转,外方防止翻倒。槽内放一个碾砣,碾砣与槽底紧密接触无空隙。木碾砣,形状像车轮,只是没有车辐,中心安一根轴。轴长九寸,宽一寸七分。碾砣直径三寸八分,中间厚一寸,边缘厚半寸。轴中间是方的,手握的地方是圆的。扫茶用的拂末,用鸟的羽毛做成。

原文:
罗盒,罗末以盒盖贮之,以则置盒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盒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
解读:
罗(筛茶末的筛子)、盒(贮存茶末的盒子),用罗筛出的茶末放在盒中盖紧存放,把则(量取茶末的茶匙)也放在盒中。罗筛用大竹剖成片弯屈成浅圆筒形,罗底蒙上纱或绢作筛网。盒用竹节制成,或用杉木薄片屈成圆形,涂上油漆。盒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直径四寸。

原文:
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制匕( 1 )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 一升 ,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解读:
( 1 )匕:音比( bi ),勺匙。
则,用海贝、蛎蛤的贝壳之类,或用铜、铁、竹做的匙策之类。“则”是标准量器之意,通常煮 一升 水,用一“方寸匕”的匙(取一立方寸的匙或小匙)量取一立方寸茶末(或一小匙茶末)如果喜欢喝得淡一些的,就少取点茶末;喜欢喝浓茶的,就多取些茶末。因此中“则”。

 

原文:
水方,以稠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解读:
盛水盆,用稠木:槐木、楸木、梓木等制作,里面和外面的缝都用油漆密封,盛水量一斗。

原文: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 1 )以缝之,细翠钿以缀( 2 )之,又作油绿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解读:
( 1 )缣:音煎( jian ),细绢。
( 2 )缀:音坠( zhui ),缝、装饰。
漉水囊,同一般使用的一样,它的圈骨用生铜铸造,这是为了防止浸湿后附着铜绿和污垢,使水有腥涩味。用熟铜做的就易生铜绿污垢;用铁易生铁犭,使水腥涩。隐居

原文:
瓢,一曰 [ 左木右羲 ](1) 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荈赋》云: “ 酌之以匏 ” 。 匏,瓢也,口阔,胚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 “ 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 [ 左木右羲 ] 之余,乞相遗 (2) 也。 ” [ 左木右羲 ] ,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解读:
(1) [ 左木右羲 ] :凌晨西( xi ),勺子。
(2) 遗:音魏( wei ),赠送。
瓢,又叫 [ 左木右羲 ] 、杓。把胡芦(瓠瓜)剖开制成,或是用木挖成。晋朝杜毓(即杜育)的《荈赋》说:“用瓠舀取”。瓠,就是葫芦瓠。口阔,瓢身薄,柄短。晋代永嘉年间,余姚(属浙江)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道士对他说:“我是丹丘子,希望你日后把瓯、 [ 左木右羲 ] 中多的茶送点给我喝。” [ 左木右羲 ] ,就是木杓。常用的以梨木制成。

原文:
竹策,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解读:
竹策,有用桃木做的,也有用柳木、薄葵木或柿心木做的。长一尺,用银片包裹两头。

原文:
鹾簋( 1 ),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盒形。或瓶、或罍( 2 )。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
解读:
( 1 )鹾簋:音搓轨( cuo gui ),盐盒子。
( 2 )罍:音雷( lei ),坛子。
鹾簋,用瓷做成。圆形,直径四寸,像只盒子,也有像瓶和小口坛子的,装盐用的。揭,用竹制成,长四寸一分,宽九分。揭就是策(取盐花的勺子。)

原文: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陶,受二升 。
解读:
熟盂,是用来贮放热水的,有的是瓷器,有的是陶器,容量 二升 。

原文: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所谓: “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 。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圈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解读:
茶碗,越州(今浙江绍兴)产的最好,鼎州(今陕西泾阳)、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差些。岳州(今湖南岳阳)的好,寿州(今安徽寿县)、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差些。有人认为邢州(今河北邢台)产的比越州的好,这是完全不对的。如果说邢州瓷像银子,那么越州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如果说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二点;邢瓷白而使茶汤呈红色,越瓷青而使茶汤呈绿色,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晋代杜毓《荈赋》说的“挑选陶瓷器皿,好的出自东瓯”。瓯(地名),就是越州。瓯(瓷盆),也是越州产的最好,口不卷边,底圈而浅,容积不超过半升。越州瓷、岳州瓷都是青色,能增进茶的汤色,使茶汤呈现白红色。邢州瓷白,茶汤呈红色;寿州瓷黄,茶汤呈紫色;洪州瓷褐,茶汤呈黑色。这些都不适合用来饮茶。

原文: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 [ 上竹下吕 ] 。其纸帕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解读:
畚,用白薄草卷顾绳索而编成的盛具,可放十只碗。也有的用竹篮来装碗,用双层剡纸缝制成方形衬垫,也或贮放十个碗。

原文:
札,缉栟榈皮,以茱萸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解读:
札(刷子),用茱萸木夹上棕桐皮纤维,捆扎紧。或将棕榈皮纤维一头扎紧套入一段竹管中,形如一枝毛笔。

原文: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
解读:
洗涤盆,用来贮放洗涤剩水的。用楸木拼合制成,制法同方水盆一样,可装水 八升 。

原文: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
解读:
茶渣盆,用来盛各种茶渣。制法同涤方,容积 五升 。

原文:
巾:以絁 (1) 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解读:
(1) 絁:音施( shi ),粗绸。
巾(抹布),用粗绸絁布制作,长二尺,做两块,交替使用,用以清洁茶具。

原文: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 (1) 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解读:
(1) 扃:音坰( jiong ),门闩。可扁,可关门之意。
具列(陈列架、柜),做成床形或架形,有的全用木或全用竹做成。无论木制还是竹制的,漆成黄黑色,柜门可关。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所谓具列,是可贮放全部器物之意。

原文: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解读:
都篮,因能装得下全部茶具而得名。竹篾编成,里面编成三角形或方形孔眼,外面用两道宽篾作经线,一道窄篾作纬线,交替编织在作经纬的两道宽篾上,编成方眼,使它玲珑好看。都篮高一尺五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底宽一尺,高二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