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时代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 2009-08-28 浏览 44024 次
和商业信息以及相关的资料。网络传媒已成为集图书档案馆、科技博物馆、影视剧院、电子银行、电子交通、电子交易、广告发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第二,网络新闻可随时随地发布,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网络新闻的制作、发布简便,同样可以进行现场直播。因此,网络新闻的快速性远胜于传统媒体新闻,这一点在报道突发性事件上尤为见长。台湾大选选举结果、伊拉克对美国和韩国人质的斩首公布等,都是通过网络新闻率先播报的。
  第三,网络传媒的互动性,已彻底改变过去传统媒体的传受关系。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由点到面,只作为接受方的受众,没有充分选择信息内容的自由;而在网络传播中,用户的主体地位却得到充分体现,用户可随时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检索、查寻和浏览各种信息,用户有选择和控制传播结果的主动性。另外,从传播的整个过程来看,传统媒体最薄弱的环节是反馈,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参与性常常会受到限制。在网络传播中,通过网上新闻组、网上论坛、电子会议、电子公告牌、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对话,用户既可以利用网络公开发布信息,也可以利用网络广泛交流意见。
  第四,网络传媒的信息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它可以是文本、图片、影像或声音。网络传媒综合具备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使用起来更高效、更便捷,用户不再只是读文本,还可以看到拍摄的原始图像,听到现场报道的声音。网络传媒博采众家之长,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传播优势于一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五,就传统媒体而言,报纸以空间为容器,苦于版面有限,广播、电视以时间为容器,苦于时段所限,这使得它们不得不对许多新闻素材忍痛割爱。而网络的超时空性,使信息容纳手段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在空间上,网络是“海量”的;在时间上,它可以是“无终点”的。于是,网络新闻一改传统新闻线性叙事的方式,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将无限丰富的材料进行立体式的发布,受众只需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链接,就可看到相关条目的详细内容。另外,网络传媒最具魅力的超时空特征就是其信息发布面向全球,传播的覆盖面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传媒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网络传媒作为人类文化信息的先进传播工具和载体,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中国茶文化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审美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了物态、行为、制度、精神文化四个层次。茶文化的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是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加工、保存、工具制造、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水、茶具及桌椅、茶室等物品和建筑。行为文化层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制度文化层是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历代统治者为控制茶叶生产、销售、管理等所制定的各种制度。精神文化层是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上升至人生处世哲学的高度形成茶德、茶道等。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母体的一个侧面,具有文化母体的核心本质特征,透过它,可以折射文化母体基本精神的光芒,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等人文精神,在中国茶文化形态中都有集中的反映和体现。传播中国茶文化不仅可以向国人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可以让全世界人民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

 

电子邮件、互动技术及视频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有了可能。茶业内的各类教育、培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育。
  网络搜索和网站链接功能为人们迅速、准确、简单地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所关注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网站、文章、图像、音乐、营销等各方面的信息。网站链接加强了网站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互补,并方便了人们快速地进入同类网站。
  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主体,以产品服务信息库、电子化商业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的商务体系,为现代企业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虽然在中国,电子商务还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电子商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必将取代传统经营方式。茶产品、茶具等物态商品以及茶文化旅游,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交易。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以其受众的国际性、信息交互的反馈性、投放目标的针对性、信息的自愿选择性和时空的延续性等优势,越来越被企业和商家看好。这就为茶叶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营销企业,还有茶馆、茶文化研究中心、茶文化旅游景区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空间。同时,茶文化网站通过发布网络广告,为免费传播中国茶文化获取了一定的经费支持。
  
  四、网络时代如何弘扬中国茶文化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传播代表了今后信息传播的一个趋势,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如何运用网络传播的有利条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茶文化,加强国际间的茶文化交流?是值得每一位茶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关心与思考的问题。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表层结构,更重要的是它文化深层结构中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追求,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华。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工作,很有现实意义。当然,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如果离开了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研究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不光是宣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为发展和繁荣茶业经济服务。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巩固传统领域,不能丢弃传统媒介对茶文化的传播;一方面要开拓新的阵地,把茶文化传播的范围扩展到互联网上。以“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研究茶科学,繁荣茶经济”为宗旨,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网络系统,使其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互联网出现至今才十多年时间,但已对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茶文化当然也不例外,网络已经成为茶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并建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茶文化网站,其中不乏优秀的网站深受“爱茶人”的青睐。
  由于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到多种学科与行业,所以在茶文化网络基地的建设中,必然会形成侧重点不同的各种类型的网站。如:由政府或大型茶叶生产、营销企业主办的综合性网站;由研究中心或协会主办的专业性网站;由茶馆酒楼主办的茶艺休闲网站;由旅游部门主办的茶文化旅游网站;由茶具生产销售商主办的茶具文化网站。此外,茶文化也可以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进入到一些其他主题的网站中,如:综合类、文化类、旅游类、餐饮类、收藏类、保健类等等的各类网站。
  在构建中国茶文化网络系统的同时,要加强对茶文化网站的开拓和管理。鼠标一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茶文化与健身”、“茶文化咨询与答疑”、“名家谈茶”、“茶文化旅游指南”、“茶文化论坛”等栏目,茶文化的信息就展现在公众面前。中国茶文化的信息资源应当在开放中加强管理,实现不同人群的互动交流。建立专门的茶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搜集、加工、处理各种类型的茶文化信息资源,将原始资料录入数据库,建立具有规模的信息服务系统,向公众提供免费或有偿的联机检索服务、定题跟踪服务、电子文献传递和查询相关信息等服务,同时发行光盘、录像带等其他有关茶文化信息资源的产品,丰富网络传播内容。定期将茶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电子版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递,这将扩大茶文化的传播范围。同时,电子邮件、互动技术及视频技术使通过网络开展茶文化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学术交流对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协会可以在网上发布茶文化学术研讨会的通知、新闻或征稿启示,并开设网上论坛,扩大学术研讨会宣传的范围,增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交流,并普及茶文化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
  要想弘扬中国茶文化,进一步推动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沟通与交融,使世界了解中国。我们的网站应集简繁体中文、日语、韩语及英语等多种语言为一体,并加强与海外茶文化网站的交流与链接。
  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网上传播队伍,创建版面设计、文字、图片、内容俱佳,可读性强,时效性强,资料完善的茶文化网站,并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采用声音、图象、漫画、卡通、影视为一体的表现手法,潜移默化地开展茶文化的传播活动。
  茶文化研究者要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茶文化,已经成为今后茶文化学科发展的趋势之一。为了顺应这一潮流,茶文化研究者必须努力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迅速地转变旧的观念,及时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而在本学科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网络传播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何扶助网络媒体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位“爱茶人”必须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网络时代带来的契机,做好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工作,促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使这一中华民族的古老奇葩与网络这一时代新事物结合得更好,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我国台湾以及大陆的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的近百名专家,围绕茶马古道文化进行了为期3天的研讨。
  茶马古道是自唐宋以来巴蜀茶区通向我国西部边陲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千百年来,西南茶区的各族人民,通过人背马驮等多种形式,克服气候、地理等诸多困难把茶叶和各种物资运送到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加强了内地与西部各族人民的沟通与往来。以古巴蜀茶区为起点的川藏、滇藏、青藏茶路成为继古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内地与藏区进行交流的重要人马驿道,为我国历史上的“茶马互市”及汉、藏民族团结、捍卫国家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牵头,组织大批海内外专家、教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实施多学科结合研究方法,重行了千年茶马路,行程一万余里,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访问,对这条历史久远的古驿道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专家们近年来对茶马古道的综合研究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