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呢?翻开茶叶审评方面的书,有这样一些描述性的词:鲜爽、醇和、馥郁、鲜灵、幽香……这是我们现代人对好茶的描述。再看看古代人是怎么描述的吧。最熟悉的莫过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了: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会有“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品的”这种说法了。什么样的茶才是最好的茶,最好的茶是什么味道?我说不出来,但是我已经知道了。这就像是赵州禅师说的“喝茶去!”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中,无论是书法、绘画、篆刻还是音乐、建筑、武艺,他们的好都是要达到一种叫人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境界,他们的美都是要表现在神韵上而不在形式上,其最高的境界都不在于真实,而在于空灵,在于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要含蓄深沉、意味隽永,在连绵不绝的空灵世界中“得意忘形”,“妙不可言”!
现在,我终于开始理解为什么说太平猴魁有猴韵、武夷岩茶有岩韵了。当然,如果谁再问我什么茶最好喝,我也可以清晰地告诉他:世界上最好喝的茶是你喝下去知道它确实好,却说不出来它究竟好在哪里的茶,当然,你还可以通过它想到很多它之外的世界。不仅茶如此,水也如此。陆羽够大牌了吧,他曾经给天下的水分了好几个等次,列举了一大堆水,但是后人却不因为他是茶圣,又懂茶又懂水,就会记住他对天下水品的分等。反倒是“农夫山泉有点甜”更能让人们记住,而那不过是一个纯净水的名字。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是《茶经》关于水的分类缺少空灵的想象应该说也是一个原因吧。
因此,茶商在宣传茶叶的好的时候,不妨在茶的神韵上多下点功夫,而不必在茶叶的各种内涵物上不断去解释。当然,好茶先决条件应该就是有着合格和合理的物质含量。
其实,如果单纯地从物质含量的角度来说,历史名茶不见得就一定要比一些非历史名茶好,但是人们就是愿意买历史名茶的账,而且还要原产地的,即使为此要花更多的钱和更多的精力,他们也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名茶里早已被前人赋予了丰厚的历史和自然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