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龙窑漫记
发布时间 2009-05-20 浏览 24992 次
中国陶瓷,发达最早,首先使用釉及窑火的伟大艺术,千变万化,无涯无尽,技艺达世界最高峰。
  最原始的窑,是利用现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势头砌成,在里面焙烧“缶”一类的陶器,这就是“缶”字构成的由来。
  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七七一年),宜兴就出现了圆形升焰窑。唐代中叶起窑形向龙窑演变,故窑炉在唐、宋、元、明、清均为龙窑。龙窑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所说的龙而得名。宜兴龙窑,依山势倾斜用砖砌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弯状隧道,一般长约30米至70米,顶端高约12米,倾斜角8至20度,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在龙窑弯状脊上的两旁,每距1.3米开着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视窑的长短设置多寡,呈抛物线形,内部用土砖砌成,成拱形。燃烧室除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外,其余均在烧成室的通道内、投柴孔(鳞眼洞)。龙窑的尾端一般不放烟囱,紧靠出烟坑有挡火墙和烟火弄。它以松柴为燃料,热量高,火焰长,灰粉质较少,一般生产周期为四天左
1  2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