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又一层的茶园,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盎然。然而,更为希罕的却是那一丛丛、一簇簇珍奇的名丛,它们或立岩凹,或倚水边,或伏崖下,或躲于洞口,或离踞峭壁之上,简直就象不同风格的盆景,争奇斗巧,各异其趣。而誉满中外的大红袍茶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明张于垒《武夷山志》说:“山皆纯石,不宜禾黍,遇有寸肤,则种茶荈,树落上下,隐现无间,从高望之,如点绿苔,凉风拂至,嫩香扑鼻,不独是供饮啖,为山灵一种清供也。” “大红袍”位居武夷
岩茶五大名丛之首,名扬海内外。武夷
岩茶虽然历史悠久,但“大红袍”的产生很迟,约在明末清初(1717年前后)距今有300年左右的历史。这期间经好事者喧染、张扬有关大红袍的传说不一,听之传之,闻听之后,真有几分“自古仙人栽,人间难得一睹此芳容”的出神入化之感。在九龙窠峭壁的罅隙处,离地4米许的小石座上,有三丛植株,如今有六丛茶树。崖壁上有民国时期崇安县长吴石仙题刻“大红袍”三字。其茶丛还繁育着大片的茶园,九龙窠成为“大红袍”基地。在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