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茶书、茶诗、茶词、茶曲、茶书法、茶绘画、茶器物、茶建筑,都成为茶艺美学的载体,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即强调具有审美因素的境之美、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所谓“境之美”,就是追求幽雅的意境,必须处于一种富有诗意的环境。如“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皮日休句),“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白居易句),“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元稹句),“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郑愚句),都描绘了一种难以与人道的美境。陆羽《茶经》虽然设置了二十四种繁琐的器具,但又说在野寺山园、松间石上这些幽野之处饮茶时可以省略,同样可以得到
茶道的真谛。所谓“味之美”,就是“啜苦咽甘”的美妙茶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选择
茶叶品种,对茶的种植、采摘、制备等都有特殊的要求,煎煮的技巧更是至关重要,才能使茶的美味达到最佳状态。“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刘禹锡句),“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温庭筠句),“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皎然句)。诗人们以传诵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