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高山乌龙茶等皆各有其特殊风味。野生茶树的发现及利用台湾有茶树之记载,早于荷兰人占据台湾时期(1624~1662年),荷兰人所写巴达维亚城日记1645年3月11日之记事中载有「茶树在台湾也有发现,似乎与土质有关,……」虽未载明发现之地点,但其所指之茶树无疑是指野生茶树。1717年(康熙56年)周钟瑄编撰的诸罗县志载有:「水沙连内山,其茶甚伙,味别,色绿,如松罗,山谷深峻,性严冷,能却暑消瘴,然路险又畏生蕃,故汉人不敢入采,又不谙制茶之法,若能挟制武夷诸品者,购土蕃,采而造之,当香味益上矣。」可见台湾虽有发现野生茶树,但直到康熙末年,汉人乃末利用野生茶树采制
茶叶,到了1723年(雍正元年),清朝首任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所着《台海使槎录》,才提及水沙连内山产茶,每年通事与各山议明,入山焙制,又吴廷华于雍正年间所着《社寮杂诗》有一首咏猫螺茶:「才过谷雨觅猫螺,嫩绿旗枪映翠萝,独惜未经娴茗战,春风辜负采茶歌」,可见雍正年间,来台移垦的汉人已开始采制野生茶饮用。水沙连及猫螺内山即今之南投县山区,水沙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