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安茶”的制作主要工序包括:
晒青:在晴日的情况下,将鲜叶摊在竹席上,厚度约3-5cm,每隔30分钟翻动一次,晒至叶色乌绿,叶质柔软,一般夏秋季晒1-2分钟左右,春末晒2-3分钟左右。
杀青:锅温300℃左右,每锅投叶5Kg左右,翻炒10-15分钟,出锅稍凉,趁热揉捻。 揉捻搓条:
一般有手工和机揉两种,手工揉捻:用布袋装满杀青叶,用力搓揉,揉捻20分钟左右,倒出茶叶,解散团块,装袋复揉,至基本成条。
机揉:用中小型揉捻机,加叶量偏大,揉捻时间约40分钟,成条率80%以上,解块后复揉20分钟左右。
手工干燥:根据干燥锅或烘篮的大小,加入适量的揉捻叶,用手反复翻炒(烘),至八成干,起锅(烘)摊凉,然后复炒(烘)至足干。
机械干燥:用小型滚桶式炒或烘干机炒或烘干,每次投叶量20Kg,温度先高后低。 复软(露茶)或蒸软:经陈化的“安茶”,加适量的水回潮,至茶叶手感明显发软为度(或在晴天的晚上,将复烘过的茶用竹簟摊于室外露一夜,次晨收起,用木甑置水锅上蒸软,时间约3分钟左右),然后装入内衬箬竹叶的椭圆形篾篓内压实。
复烘:回潮复软或蒸软的茶叶,每两篓会对为一小件(重约1.25千克)每3小件用篾扎成一条,置于木架上,覆以棉被,架下置碳火,烘至足干。
经过精心制作的成品安茶一般分为3个等级:贡尖、毛尖、花香。与一般茶叶不同,为退尽火气,一般新炒制的茶叶并不直接饮用,还需陈化,储存数月(一般春茶储存至秋末,夏茶储存至冬季,秋茶储存至次年春末),甚至2至3年或更长时间,方才出售。“安茶”的妙处就在“陈”字上,它陈而不霉,陈而不烂,在岭南和东南亚一带,存放数年的安茶,不仅是上乘饮料,且是治病良药,被尊称为“圣茶” 。据说,两广、港台和东南亚一带多湿热天气,人们饮用新茶,容易上火,致头昏脑胀,烦燥不安,重者甚至出现流鼻血等症状。而“安茶”性温,尤其是陈年安茶,火气已退尽,茶性温良,味涩生津,能够祛湿解暑。因此“安茶”以陈为贵,越陈越醇。20世纪初期,岭南一带曾瘟疫流行,而一位戴姓名医用安茶作药引,治好了不少病人。从此“安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以致于被人们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当然,安茶包治百病,虽有些夸张,但“安茶”适合热带潮湿地区人们饮用,却是有科学根据的,因而备受两广、港台及东南亚热带地区市场的欢迎。当年两广、东南亚一带,有条件的人家,几乎都备有安茶,且越陈越受欢迎。
另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研究分析,“安茶”含多酚类27.6%,水浸出物39.2 %,咖啡碱3.7%,氨基酸总量1.8%。关于“安茶”的抗氧化活性和其它生物活性正在研究中,可以预期用“安茶”制成保健食品是很有前途的。祁门“安茶”现今并无大规模商品生产,仅有少量成品茶内销或出口到港台地区,制作上也无统一规范。近年乌龙茶、普洱茶、沱茶等茶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人们对被尊称为; “圣茶”的安茶却知之不多。从制作方法与品质上看,“安茶”兼备了红茶、绿茶、乌龙茶的特点,其祛湿解暑的保健性能高于一般茶叶,是一项值得开发利用的保健茶,至今两广及南洋一些人士对“安茶”仍念念不忘,希望能重新品尝到祁门的安茶。其独特的自然品质和独到的保健功效,相信人们饮后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必将会受到人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