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竹策,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解读:
竹策,有用桃木做的,也有用柳木、薄葵木或柿心木做的。长一尺,用银片包裹两头。
原文:
鹾簋( 1 ),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盒形。或瓶、或罍( 2 )。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
解读:
( 1 )鹾簋:音搓轨( cuo gui ),盐盒子。
( 2 )罍:音雷( lei ),坛子。
鹾簋,用瓷做成。圆形,直径四寸,像只盒子,也有像瓶和小口坛子的,装盐用的。揭,用竹制成,长四寸一分,宽九分。揭就是策(取盐花的勺子。)
原文: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陶,受二升 。
解读:
熟盂,是用来贮放热水的,有的是瓷器,有的是陶器,容量 二升 。
原文: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所谓: “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 。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圈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解读:
茶碗,越州(今浙江绍兴)产的最好,鼎州(今陕西泾阳)、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差些。岳州(今湖南岳阳)的好,寿州(今安徽寿县)、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差些。有人认为邢州(今河北邢台)产的比越州的好,这是完全不对的。如果说邢州瓷像银子,那么越州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如果说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二点;邢瓷白而使茶汤呈红色,越瓷青而使茶汤呈绿色,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晋代杜毓《荈赋》说的“挑选陶瓷器皿,好的出自东瓯”。瓯(地名),就是越州。瓯(瓷盆),也是越州产的最好,口不卷边,底圈而浅,容积不超过半升。越州瓷、岳州瓷都是青色,能增进茶的汤色,使茶汤呈现白红色。邢州瓷白,茶汤呈红色;寿州瓷黄,茶汤呈紫色;洪州瓷褐,茶汤呈黑色。这些都不适合用来饮茶。
原文: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 [ 上竹下吕 ] 。其纸帕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解读:
畚,用白薄草卷顾绳索而编成的盛具,可放十只碗。也有的用竹篮来装碗,用双层剡纸缝制成方形衬垫,也或贮放十个碗。
原文:
札,缉栟榈皮,以茱萸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解读:
札(刷子),用茱萸木夹上棕桐皮纤维,捆扎紧。或将棕榈皮纤维一头扎紧套入一段竹管中,形如一枝毛笔。
原文: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
解读:
洗涤盆,用来贮放洗涤剩水的。用楸木拼合制成,制法同方水盆一样,可装水 八升 。
原文: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
解读:
茶渣盆,用来盛各种茶渣。制法同涤方,容积 五升 。
原文:
巾:以絁 (1) 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解读:
(1) 絁:音施( shi ),粗绸。
巾(抹布),用粗绸絁布制作,长二尺,做两块,交替使用,用以清洁茶具。
原文: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 (1) 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解读:
(1) 扃:音坰( jiong ),门闩。可扁,可关门之意。
具列(陈列架、柜),做成床形或架形,有的全用木或全用竹做成。无论木制还是竹制的,漆成黄黑色,柜门可关。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所谓具列,是可贮放全部器物之意。
原文: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解读:
都篮,因能装得下全部茶具而得名。竹篾编成,里面编成三角形或方形孔眼,外面用两道宽篾作经线,一道窄篾作纬线,交替编织在作经纬的两道宽篾上,编成方眼,使它玲珑好看。都篮高一尺五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底宽一尺,高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