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白话解释:二 之具(茶叶采制用具)
发布时间 2011-07-07 浏览 28932 次
:音赠( zeng ),具有带孔隔板的蒸桶。
( 2 )箅:音闭( bi ),这里指竹编的篮子。
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竹篾打箍,并有泥封好。竹篮作蒸箅入甑中,并有竹篾吊起来(使其易放进和取出)。蒸叶时入篮内,蒸熟了,从篮内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水进去。还用三个杈的楮木枝翻拌在蒸的叶子,使其均匀,防止茶汁流失。

原文:
杵 (1) 臼:一名碓 (2) ,惟恒用者为佳。
解读:
(1) 杵:音储( chu ),捣物棒槌。
(2) 碓:音对( dui ),用来捣物的石臼。
杵臼,又名碓,以一直用来捣茶的(没有异味)为好。

原文:
规,一曰模,一曰棬( 1 )。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解读:
( 1 )棬:音圈( quan ),圈形无底模。
规,又叫模,又叫棬,用铁制成。这种模有圆形的、方形的和花形的。

原文:
承,一曰台,一曰砧( 1 )。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解读:
( 1 )砧:音真( zhen ),切或捶东西时垫。在底下的物体。
承,又叫台,又叫砧,用石头制成。也可用槐木、桑木半埋在地下,使其不动摇。

原文:
[ 衤詹 ] ( 1 ),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 [ 衤詹 ] 置承上,又以规置 [ 衤詹 ] 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解读:
( 1 ) [ 衤詹 ] :音掺( chan ),古代一种短的便衣,这里指布状物。
[ 衤詹 ] ,又叫衣,用油绸布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把这种布铺放在承台上,布上放圈模,用来压制饼茶。压好一块后,取出饼茶,再压下一块饼茶。

原文:
芘莉( 1 ),一曰 籝 子,一曰蒡 [ 上竹下良 ] ( 2 ),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箩,阔二尺,以列茶也。
解读:
( 1 )芘莉:单皮利( pi li ),筛状物。
( 2 )蒡 [ 上竹下良 ] :音傍良( bang lang ),一种筛状用具。
芘莉,又叫 籝五,也叫蒡 [ 上竹下良 ] 。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宽二尺、柄长五寸,并用篾纺织成有方眼的筛床,这种筛床好像种菜人用的土筛,用来列放(刚压制出的)饼茶。

原文:
棨( 1 ),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解读:
( 1 )棨:音启( qi ),锥子。
棨,又叫锥刀。柄用硬木制成,用来给饼茶中心穿孔。

原文:
朴,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解读:
朴,又叫鞭。用竹制成,用来反饼茶穿成串,以便搬运。

原文: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解读:
焙茶,在地上挖地沟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沟上两边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

原文: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解读:
贯(圆竹条),用竹子削制而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饼茶烘焙。

原文: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置下棚;全干,升上棚。
解读:
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焙上。分上下两层,层高一尺,用来焙茶。晾至半干的饼茶,放在下层,至近全干,移到上层。

原文: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穀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四五十斤为小穿。穿,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解读:
穿(贯穿饼茶的篾绳),江东淮南劈篾做成。巴山峡用楮树(通称构树)皮做成。江东把一斤称上穿,半斤称中穿,四五两(唐代实行十六两制)称小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这个“穿”字,过去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串。现在不同,磨、扇、弹、钻、缝五字,字形还是按读平声(作动词)来书写,意思则按读去声的来讲(作名词)。穿字读去声,用“穿”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

原文: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 [ 左火右唐 ] 煨( 1 )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解读:
( 1 ) [ 左火右唐 ] 煨:音唐偎,( tang wei ),热火灰。
育,用木制成框架,用竹篾编成,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边有门,其中掩起一扇门。中间放一火盆,盛有炭火灰,保持温热。江南梅雨季节时,烧明火除湿。

 

 

1  2  3  4  5  6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