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茶道被敲响了警钟
发布时间 2010-02-10 浏览 23981 次
初的心里反应则又如何呢?就象打翻了五味瓶儿似的,竟一时充满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味:似乎又是惊喜,又是无奈,又是兴奋,又是别扭,又是迷惘,不由心烦意乱得足足有好几天才回过神来。仔细想想,我这般心态,毕竟是非健康,非理性的表现。于是乎在作了一番冷静思考之后,我想,何不重温重温鲁迅先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呢,尤其是题为《老调子已经唱完》的那篇演说。云:"-现在来想一想我们中国怎样。中国的文章是最没有变化的,调子是最老的,里面的思想是最旧的。但是很奇怪,却和别国不一样,那些老调子,还是没有唱完。-有些读书人说,我们看这些古东西,倒并不觉得于中国怎样有害,又何必这样决绝地抛弃呢?是的,然而古老东西的可怕就正在这里,倘使我们觉得有害,我们便能警戒了,正因为并不觉得怎样有害,我们才总是觉不出这致死的毛病来。因为这是'软刀子'。我想,凡是老旧的调子,一到有一个时候,是都应该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觉悟的人,到一个时候,自然知道老调子不该再唱,将它抛弃。但是,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却决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翻四复地唱不完。于是,自己的老调子固然唱不完,而国家却已被唱完了"。

  云云。

  鲁迅先生的上述这番论述本是指文坛说的,而于今咱们读来,不是觉得就象在跟茶坛说的一样么?确然,不论文坛也罢,凡该唱完的老调子,就不须再唱下去;凡该抛弃的古东西,就须决绝地抛弃之。当今咱们不是在讲科学发展观么?那么,何谓茶道文化的科学发展观呢?我赞成王志远教授关于茶道的真谛之阐释,即"道本源于《易经》。'易'者,变也!茶道也必须随时代变化,适应消费者的工作生活而变化,引导茶产业的改革和进步。"斯言信矣!此说才跟当今之世的科学发展观精神合拍。而且回瞻历史,则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何尝不是始终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演变的呢?譬如当今的撮泡之茶,乃是从饼茶时代的煎茶之法演变而来的;再说,我国原始人类祖先,是不是在鸿蒙初辟之际,就养成熟食之茶与热饮之茶习惯的呢?不,当然不是。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告诉我们:早在邃古时代,那些生活在茶树原产地的我国原始人类祖先,他们所吃的全然是生嚼之茶,直到他们在学会用火之后,生嚼之茶才渐渐地演变而为熟食之茶与热饮之茶。-那可是茶饮文化史上一场破天荒的伟大飞跃,伟大变革啊!试想想罢,如果中国茶坛上,自古迄今未曾有过这些个演进与变革,那么,如今咱们恐怕还不知道喝茶为何物呢。

  古训云,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无非即沧桑复沧桑的历史。而茶道文化演进的历史,则亦如斯也。

  没有传统,固然就没有现代。然而若是全然被传统所禁锢,则非但会失去现代,更会失去未来。

  而今我国传统茶道被敲响了警钟,应当说,这是时代向咱们发出的新的声音,它在催促我辈茶人,从沉睡或者半沉睡微沉睡中速速警醒,速速奋进,在世界茶坛上打造中国之茶的新的辉煌!

1  2  3  4  5  6  7  8  9  10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