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 中国茶文化
发布时间 2009-08-28 浏览 72598 次
等一系列茶艺作为特殊的艺术过程,显示传统的美学意境;将茶事过程视为精神陶冶过程。强调在茶事中进行自我修养,以形成清高素雅的品格。在中国茶文化中,无论儒、道、佛,都具有追求质朴、自然、清净、无私、平和的思想内涵,又具有浪漫精神和浩然之气。
  婺源山水,诗画江南,哺育了婺源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提到婺源,人们在想到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之外,往往还会想到漫山遍野的茶和别具特色的茶馆,可以说,茶文化已经成为婺源又一张别致的“名片”。“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对其茶叶历史的高度概况。有着1200多年种茶、制茶历史的婺源,地处中国绿茶的金三角地区,是中国著名的茶乡,境内群山逶迤,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悠久的种茶历史婺源群山皆产茶,县人早在唐代以前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记载:“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南唐?元二年(938年),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唐大中十年(856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当时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享有“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盛称。宋时,婺源的谢源茶已被誉为全国六大绝品茶之一。婺源在唐宋之际已成为茶的主要产区,且以品质优良而声名远播南北。《宋史•食货志》载“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至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进贡。明末清初,婺源四大名茶——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为贡品,一时名重天下,鼎盛时期,婺绿曾有年产量5万担、制成箱茶10万箱的辉煌记录。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开始精制外销,获得国际茶界赞誉。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徽州茶务条陈》称“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销洋(外销茶)三万数千引,年外销4万担。”美国威廉•乌克斯著述的《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现代有机食品专家则称“婺源茶叶是世界上口味最美妙的绿茶。”
  品种众多的名茶、名树茶长于婺源,采于婺源,吸婺源之灵气,阅尽古来春光秋韵,朝兴暮愁,是婺源的精神。婺源与茶,始终是相得益彰的。婺源绿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茶叶质嫩味醇,芳香馥郁。“婺源茗眉”、“灵岩剑峰”、“天香云翠”、“文公银毫”、“川太雀舌”、“天舍奇峰”、“婺源墨菊”、“星江龙珠”等二十多个名茶争奇斗艳。婺源茗眉绿茶,素以“珍眉”著称。成茶翠绿紧结,纤纤如仕女秀眉,叶底芽壮肥厚,香气馥郁浓冽,滋味鲜爽醇厚。冲泡茗眉,清汤碧液,滋味醇和,饮者有“一见顿觉清爽,再饮精神更旺”的赞语。近几年来,为适应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求,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发展很快。“大樟山茶”、“天佑”婺绿有机茶相继通过BCS和ECO的有机茶认证。为改变单纯绿茶种植基地的现状,婺源相继开发出绿茶花茶、蒸青茶、功夫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在茶叶外形上,形成了眉形、扁形、针形、珠形、螺旋形和花朵形6大类,筛选出有良性特征的51个品种(单丛),其中无性繁育、品种纯、芽头壮、茸毛多、产量高、发芽早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上梅洲”,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首批30个茶树良种之一,是当前生产高档名优茶的优良品种。“鄣科一号”省级茶树良种特别适宜山区茶园栽培,所制名茶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醇和鲜爽。此外,还引进浙江、福建等省的龙井43、乌牛早、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福云6号、迎霜、平阳特早、浙农113等优良茶树品种。
  绚丽多姿的茶文化婺源的山水和历史遗存孕育了独特的婺源茶文化,婺源不仅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其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婺源因是朱熹故里,儒学盛行,文风鼎盛,茶礼、茶俗就蔚然成风,茶道茶俗也别具特色。在文人的推动下,茶道不断发展丰富,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茶道表演内容有纯朴农家茶、华贵富室茶、静雅文士茶等。“农家茶”纯朴亲切,充满乡土气息;“富室茶”雍容大度,茶贵器奢华;“文士茶”温文尔雅,焚香盥手,赏茶涤器,闻香观色,令人神怡。在婺源乡村,不仅家家会种茶,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家里待客,铜壶烧水,瓷壶冲泡,然后再分茶敬客,盛茶则用“汤瓯”,一种类似小碗的茶具。这就是“农家茶”,形式比较简朴,贵在真诚亲切。而“富室茶”,则迥然相异。富裕人家,房子高大宽敞,窗棂明灿,桌椅红亮,颇具气派。客人无论是围八仙桌或分列两旁,坐位均有大小之分,因此,敬茶时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茶具一般用锡制的通气壶烧水,有的还用银壶。饮茶则是粉彩、古彩或青花的“滗盂”,大多是瓷托,亦有用锡、银托的,真可谓器尽奢华。文人学士品茶,一讲“境雅”,或竹坞流泉,或幽院明轩。二要“器雅”,泥炉鄣炭,瓦罐竹勺,茶碗也以古朴为上。三就是“人雅”了。至于泉之高下,火之文武,水之三沸,泡之疾徐,更是无以穷尽,追求的是一种“汤清、气清、心清”的神妙境界。

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茶道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具有“敬、和、俭、静”地方文化内涵的婺源茶道,敬即茶品高雅,以茶敬客,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和即茶叶清和,世间万物和谐相生,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俭即茶性俭,君子之交以茶当酒;静即品茶启发思情,修身养性。客来敬茶,不仅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而且也显示了主人真诚、纯朴的传统美德。通过品茶,启发思维,修身养性,静以致远,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这就是婺源茶道的内在精神。婺源茶道在国内外表演都受到了由衷的称赞。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合著并出版的十卷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也把婺源茶道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进行了详细介绍。
  茶入楹联,是中华民族的独创,不少茶联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并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迪。在婺源不乏对仗工整、占朴典雅的茶联佳作,对这些茶联的挖掘,可以增添游客的品茗情趣,使旅游活动的品位更为高雅、更有内涵。在婺源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粉墙黛瓦戗角尾,乡村都通石板路。五里十里建茶亭,来龙水口参天树”。据《婺源风俗通观》统计记载,婺源建有的茶亭数量达246所之多,茶亭(阁)上的楹联所映射出的茶文化色彩则更是馥郁芬芳,如“天光云景晴川入画,鸥雨草堂活水烹茶”,“理学源头淳仁礼客,天然生态幽雅宜人”等等。如此丰厚的茶文化内涵如何用来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婺源早在1991年就组建了我国较早的一支出茶艺表演队是一种有益尝试,2004年5月份召开首届婺源茶文化节也是一种有益尝试。
 婺源茶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婺源茶文化不是封闭的,停滞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在交流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体系,在研究中不断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江西有一大批致力于茶文化研究、传播的茶人。如享誉海内外的茶文化专家、江西省茶文化中心主任陈文华,其创建的《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迄今已历时12年,已发表一千多万字的茶文化研究论文和各类文章,以江西乃至全国的茶文化活动为基点,展示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画卷,获得了业内专业人士的交口称赞,这本杂志已经成为国内外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权威性茶文化刊物。2001年,日本出版《茶道学大系》,其中关于“现代中国的茶史研究”论文全部选自这本杂志。近年来,由陈文华研究员撰写的《长江流域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学》、余悦研究员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中国茶叶艺文丛书》、《茶文化博览丛书》以及250多万字的《中国茶文化经典》,也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其中许多文章或观点多次被人作为“经”、“典”而引用、参考。2002年11月,由陈文华和余悦共同制定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茶艺“国标”出自经济和名气不见经传的江西,可谓令世人称奇!江西茶文化研究会、茶叶博物馆等都设在婺源;许多全国性、世界性的茶学研究活动都在江西举行。因此婺源的茶文化将不断与时俱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的婺源茶产业早在1915年就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的婺源绿茶,曾经是帝王贵族的高档消费品,计划经济时代的上等出口茶。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和县委、县政府“以叶兴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婺源茶叶得到迅速发展,发展茶叶兴旅游、旅游发展促茶业的格局已形成。
  山地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3万亩,逾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绚丽多彩的茶文化,被赋予休闲旅游的新内涵。由于婺源茶叶生产基地大都分布于大樟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文公山、鸳鸯湖境内,其优越的生态环境,清新的富氧空气,是现代人们所向往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座座名山都出名茶,个个景区都有独特的茶歌、茶舞、茶馆和茶艺。“婺源茗眉”、“灵岩剑峰”、“天香云翠”等名优茶无不出自环境优美的生态景区。白云深处茶青林茂、山雄水秀,千亩茶田层茶叠翠、绿带萦绕,周边山花烂漫,园内流青滴翠,尽显茶岭神韵;茶园独特的茶田风光与竹林云海、山泉飞瀑构成了一幅动静分明、声色俱全的壮丽画面,令人流连忘返。
  以“叶绿、汤清、香浓、味醇”闻名的婺源名茶因品种众多,品质优异而畅销国内外。婺源在茶业、茶文化传播和生态旅游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传统的农业跳出了唯一的生产过程,转变为人类观赏与体验农事活动的全新过程,使农业具有了生产与观光的双重属性;同时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现代科技融为一体,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跨越式对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婺源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茶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茶与山水、宗教、民族、民俗、烹饪、诗书画、歌舞戏曲、工艺美术又有密切关系。丰富多彩的茶类,具有千姿百态的茶叶外形和色香味各异品质特点的名优茶对游客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茶区的山水风光、名寺名泉、各民族的茶俗风情、泡茶饮茶艺术、茶书茶画茶诗词、茶歌茶舞、工艺精湛的各种茶具,以及各种茶文化遗迹等,都是茶文化的靓丽之处。因此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茶文化资源,将茶文化的知识性、观赏性、可参与性很好地与旅游结合起来,既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宣传和普及了茶文化知识;既弘扬了茶文化,又带动了茶产业,还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现代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经济贸易、民情风俗等学科和行业,构成了茶文化史学、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民俗学、茶文化交流学和茶文化功能学体系。从而形成了茶文化特征,包括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和国际性;茶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生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以及推进经济贸易发展。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由于茶文化旅游本身就直接面向了市场,它所起到的龙头作用、关联带动作用等于一下把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买、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连起来,形成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丰富了旅游内容。有利于形成婺源茶文化旅游的良好环境。婺源茶文化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
  茶树虽是一种经济作物,却又像观赏植物,构成了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一层层茶山连接云天。春夏茶期间,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茶园周围林木成荫,绿树婆娑。每当早春时节,气温回升,茶芽就象冬雷惊笋,吐出新芽,青翠欲滴的茶丛,满山遍野的映山红,还有那山溪、小道、鸟语、花香、茶歌,穿着漂亮、玲珑活泼的采茶姑娘,穿梭出没于茶丛间,犹如仙女在万绿丛中翩翩起舞。此时的茶山,称为人间仙境,并非夸张。满目苍翠、生机盎然的茶园风光和夹杂着泥土味及淡淡茶香的清新气息,令人赏心悦日,心旷神怡,这对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颇具吸引力。
  婺源素有“书乡”美誉,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理学家朱熹、篆刻家何震、经学家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大家名流皆出自婺源。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婺源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剧是京剧的源流之一,古朴的傩舞被称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阁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名,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风姿迷人……。在观赏茶园风光的同时,听导游或村民讲述个个关于名茶的美妙传说,欣赏采茶姑娘和小伙子对唱茶歌,或到茶艺馆品茶,观赏茶艺表演、吟茶诗、赏茶联,或深入茶农的生活中去体验独特的茶俗,这一切可使人们从世俗的琐碎与烦恼中暂时解脱出来,使身心得到放松,使人们感受到民风的醇朴,感受到浓郁的人情味,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使心灵得到涤荡,精神得到升华。又或在风景如画的茶园近旁,或在幽深肃穆的庙宇深处,沏上一壶好茶,细品慢啜,悠然淡泊,带着些许禅味,透着几分诗意。这又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又如亲身参与茶叶的采摘,去体验“采‘茶’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或亲身参与茶叶的制作,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相信这一切定能给旅游者带来美好的人生体验,留下长久的回味。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传统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无论是茶文化的专项旅游,或是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茶文化的内容,如观赏茶艺表演、品名茶、观看茶歌茶舞、观赏选购茶具、品尝茶餐茶菜、自己动手学制茶学泡茶、参观和考察茶文化遗迹等等,都会给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既增长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探奇求知的目的。
  婺源茶文化的旅游开发可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旅游开发将对婺源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婺源旅游的游客旅游内容的丰富,有助于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层次结合及共同发展。总之茶文化内容广泛,既有物质的东西,也有精神的内涵。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做好茶文化旅游文章,对于宣传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婺源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加快婺源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婺源茶文化旅游将有助于婺绿茶知识的普及和茶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婺源茶业经济的发展。包括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和外贸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安排剩余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加强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促进地区文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意识。
  
  婺源茶文化的旅游开发可丰富婺源的旅游内容。
  婺源茶文化的旅游开发可以丰富游客在中国最美的乡村的旅游内容,延长游客在婺源的逗留时间,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其次,可以优化婺源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再次,还可优化旅游地区结构,使婺源在庐山——婺源——黄山旅游线路及旅游产业布局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构筑自己的产业功能和发展规模,形成局部与整体相互协调的关系。婺源茶文化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有很多东西都是现代旅游可以利用的资源;“天香云翠”、“文公银毫”、“川太雀舌”、“天舍奇峰”、“婺源墨菊”、“星江龙珠”的产地本身就是美丽的旅游胜地,而名茶的声誉无疑会使当地的旅游文化锦上添花。加之古婺源茶文化史上著名的茶人、茶商和茶事、茶礼等等,不仅人数众多、声名显赫,而且极具传奇色彩。这也都是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源,如能更好地加以利用,想必能使婺源旅游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中外游客走进茶园采茶学艺,品茗欣赏、领略和体验一番徽州茶文化的韵味和风情,不仅是一件趣事、是一种放飞心情的休闲活动,也是愉悦心情的一种文化享受。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类逐渐失去了回归自然的心态,倘若在旅游休闲中能找回这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那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即茶业人文生态旅游,将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婺源因“中国最美的乡村”之誉而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因此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巧打茶文化旅游之牌,开发茶业旅游项目,做大做强婺源的茶产业,可以让游客在观赏茶园美丽风光的同时,展示推销婺源的茶叶产品。
  
  统筹规划树立“中国绿茶之都”的旅游形象
  婺源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16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两大“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之一,全县有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即文公山、鸳鸯湖、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悠久的婺源人文古迹众多、有许多保存良好的徽派建筑风格村庄,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应结合这些景点,统筹规划、处理好茶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关系。充分利用婺源茶文化在全国具有的地位和影响力,在重视“古村游”、“风光游”的同时,重视发展茶文化旅游,突出婺源“中国绿茶之都”的旅游形象,加大开发与建设力度,把婺源建设成中国茶文化旅游的重要线路之一。

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尝试开办农家旅馆
  巧打生态牌,将旅游业与具有高层次文化品位的茶产业相结合,用茶叶茶文化丰富旅游的内涵,用旅游带动茶叶的品牌,弘扬婺源茶业历史,在婺源这个中国“最美乡村”的天人合一中体现“茶”的文化,从而提高婺源旅游附加值,形成相互促进实现多赢的大好局面。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HT5”,7”〗是〖KG-*3〗鸟〖HT5”SS〗鸠两山相对鸣。”这是理学大师朱熹对婺源山水的精练概括。婺源境内山清水秀,美丽的自然风光、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与漫山遍野的茶树、满目葱茏的茶园交相辉映,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境内处处为景,犹如一个大公园,神奇的大鄣山(卧龙谷)、如天上人间般的“江岭风光”、文公山、鸳鸯湖、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堪称“生态奇观”,江湾、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飞檐戗角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在婺源,春可赏五色芳菲,夏可探清幽奇洞,秋可观漫山红叶,冬可访平湖鸳鸯。
  婺源生态茶叶观光园以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最为著名。这是一个集观光、采茶、茶叶制作、茶艺表演、品茗、购茶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茶园。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婺源,看望故乡的亲人,曾视察金山生态茶园试验基地,并品茗于金山茶庄,留下了新的茶坛佳话。这些,无疑为婺源的茶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内容。
  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地势高峻,峰峦起伏,四季云雾不绝。这里有徽派建筑风格的“有机茶”加工示范工厂、“有机茶”研究所、“有机茶”旅游观光园,具有浓郁风情的茶仙阁和古建筑风格的茶庄、茶文化走廊及游客接待中心。游客在这里既可休闲登茶山,又可观赏无性系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园,国家级品种大观园。
  当今社会,人人都渴望心情的放飞与解脱,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茶道馆、茶艺馆、茶宴馆、茶楼、茶轩、茶社、茶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并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婺源也应该充分利用婺源茶文化的特点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此建议婺源一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建一些独具特色、高品位的茶叶观光生态园;另一方面在生态观光文化景区应增设茶馆、茶轩,旅游宾馆、招待所设茶室,使广大游客在婺源旅游疲惫时落座茶馆、茶轩,共品佳茗,共抒感想,增加游客对婺源的美好印象,促进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都市中的人们己厌倦了城市生活的紧张和压抑,厌倦了灯红酒绿的喧嚣污浊,人们开始向往大自然的山水,渴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现代旅游者己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强调的是参与和体验,农家旅馆恰好能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婺源茶乡山清水秀、群山环抱、甘泉潺流,对游客更具吸引力。可以在一些盛产茶叶、经济较为发达、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乡村尝试发展农家旅馆。利用闲置房屋作为客房,利用剩余劳力从事日常管理与服务,利用自家的茶园、茶作坊作为参与型的旅游项日。在一年四次的采茶季节中,让游客融入茶农的日常生活中,过几天茶农的日子。茶农旅馆既给旅游者营造出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又能给茶农带来经济收入,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设计旅游产品强调“重在参与”
  现代旅游大众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若要求所有游客都兴趣盎然地去欣赏高雅的茶文,如茶艺、茶诗、茶歌、茶舞等,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故应对婺源茶文化游这一旅游产品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旅游活动内容,以增加其吸引力。如在采茶的季节,可让旅游者参与采茶、制茶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参观,还可让旅游者亲自学习茶道、茶艺、亲自去体验各种茶俗等。在县城及旅游区,按徽派风格建设一至二处手工制茶作坊,展示古代手工制作茶叶的过程,供游客参观。
  在富有“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的晓起村,一座集制茶、品茶、茶道表演为一体的生态茶作坊已经建成。游客们坐在婆娑古樟下,沐浴习习凉风,手捧香茶,久居都市的紧张与疲惫,倾刻间烟消云散。品完茶,游客再到茶作坊领略古老的水动力制茶机的魅力。仅靠河水的自然冲力带动水轮,就可以为茶叶制作的三个步骤:杀青、揉捻、烘干提供充足的动力。在揉捻机前,游客们纷纷停住了脚步。河水的冲力带动水轮,进而带动了制茶机器的轴承,巧夺天工的设计让杀青、揉捻、烘干三台不同的机器一起运转,最大限度利用了可再生利用的水能。除了可以领略古老的水动力制茶机的风采外,游客还可以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亲手做茶。
  
  加大宣传促销培育客源市场
  对婺源茶文化旅游产品应进行多形式、多渠道、长时间的宣传促销,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广告牌等传递信息,还可通过各种商交会、节庆活动进行宣传,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激发旅游需求,使潜在旅游者变为现实旅游者。同时,随着因特网的不断普及,应重视网上的宣传促销。在客源市场的培育上应注意二个问题:作为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婺源茶文化旅游开发应与庐山、景德镇、黄山的旅游业紧密联系,接受他们的旅游业的辐射。其次,由于“双体日”制度的实施,加上距离省会南昌较近,可在南昌加大宣传力度,让周末两日游成为一种时尚,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应注重培育。
  
  开发茶文化旅游购物
  购物是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婺源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茶商品的开发研究工作。茶商品从狭义上说是指各种品牌的茶叶,从广义上说是以茶为龙头的包括茶具、茶食、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等涵盖茶文化各个方面的旅游商品。除传统的各种名茶系列产品及各色茶具等茶商品外,有关部门还应不断推出制作精美、价格适中的茶文化旅游工艺品、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如以茶的传说故事、茶诗、茶联、茶艺为题的T恤、徽章等;如婺源茶文化吉祥物、按比例缩小的茶具、茶桌椅、茶建筑等;如结合婺源的竹藤工艺优势,开发以茶文化为题材的竹藤工艺品;如与茶相关的特色旅游食品各色茶点等。对于各种旅游购物品,都可在茶都设立销售专柜。同时应注重绿色茶饮品如保健茶、清凉茶、袋装茶、茶食品的开发,还要注重品牌意识,改进包装,提高茶的科技含量。

茶文化展示
  新建茶艺馆,馆内可陈列中国的茶文化及婺源的制茶历史。中国的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人生内容,渗透在民族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之中,战国已有茶的记载,西汉有“武阳买茶”,唐则“茶道大行”;陆羽著《茶经》;宋以下的文坛领袖都与茶结缘,留下丰富的茶诗;明代“朱权茶道”已流传日本,今人陈文华撰写的《长江流域茶文化》、陈彬藩、余悦等编200多万字的《中国茶文化经典》,极有参考价值。史籍中诸如茶典、茶具、茶道、茶宴、茶趣、茶神、茶仙、茶商、斗茶等记载,均可摘用。千百年来,婺源茶歌、茶诗、茶舞、茶道、融会了婺源名茶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婺源茶道的宗旨是“敬、和、俭、静”,提倡“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客”的风尚。
  2005年江西最大的茶文化中心——婺源茶博府正式向游人开放,这是一家以茶产业开发为主,集科研、生产、销售、文化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食宿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企业,有茶艺茶道、茶歌茶舞、茶宴茶点、茶疗保健等,主体建筑仿宋、明、清工艺,结合婺源官式徽派古典建筑特色,浓缩了婺源建筑文化的精萃。为了展示婺源茶艺,在传统的文士茶、农家茶、新娘茶的基础上,又组织茶文化研究人员,挖掘整理出竹筒茶、丫玉茶、普洱茶、禅茶等新的茶道。在茶博府,游客可以品着淡雅幽香的茗茶,欣赏着琳琅多彩的茶艺茶道和古朴精美的徽派建筑,感悟婺源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开展生态游、节庆游、保健游等专题茶文化旅游活动
  走出了“皇帝女儿”光环笼罩的婺源茶,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捍卫着自己的价值。首届国际旅游节、首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等活动,让无数游客一睹了“婺绿”的芳容,也让“婺绿”进一步走向了街头巷尾,走进了广大消费者的心里。婺源人还挖掘整理出茶道,培训出一批又一批茶道表演队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表演,使“婺绿”的名气在四面八方传扬。
  婺源茶乡风光秀丽,好山好水好茶,如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当年江泽民总书记曾来到这里,因此可充分发掘茶乡的旅游资源,开展茶乡生态游;还可定期举行以茶为主题的节庆、展览活动,诸如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迎春茶宴等;茶是保健饮料,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居家常识。茶有醒目、提神、清热解毒、减肥降脂、延年益寿等功能。而绿茶,它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具美白的功能,富含叶绿素、儿茶素,有降低胆固醇,增加血液循环,防止恶性贫血的功能,它的抗癌功能也是茶类中最强。在长期的实践中,婺源人民又创制和积累了很多的茶疗方法。因此旅游企业可利用茶的保健医疗功能来开展休闲保健旅游。
  
  结语
  
  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国民的旅游方式还停留在那种尽可能多地将景点列入有限时间和资金的“扫荡型”或忙于选择景点摄影作为日后纪念或谈资的“掠影型”或随团旅游并一切听从导游的安排“赶马型”的阶段,旅游者得到的是身心疲惫的经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理念逐步回归于自然、回归于生活,回归于自我,代表人类文明的环保、素食等观念逐渐被接受,而茶文化旅游以其传统的养生和休闲方式、独特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高享受的服务以及蕴涵于生活方式的文化经历,正迎合了这一趋势,有理由相信,婺源茶文化旅游将带来旅游的又一个高峰,开拓国民旅游的新阶段。
  过去,婺源因茶叶而兴盛,茶叶铸就了婺源的辉煌,见证了婺源的发展历史。现在茶叶是婺源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先行者。将来茶叶仍将是提高婺源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助推器。婺源绿茶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佳茗,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悠久的茶史孕育出珍奇的茶品和灿烂的茶文化。婺源茶及其文化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将会对婺源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詹承烨《新世纪婺源茶叶发展浅见》《江西农业经济》2001年第2期。
  (2)郭丽妮《安溪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
  (3)杨载田《衡山名茶生产与观光茶业研究》《经济地理》2000年11月。
  (4)鄢和琳《开发茶业人文生态旅游的探讨》《绿色经济》2002年第3期。
  (5)吴长庚《婺源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