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最佳的口感、最佳的观感。而观感应表现在汤色的清亮、器具的清新、环境的清雅,以及冲泡人员给观赏者带来的愉悦感等。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茶艺美学的体现要特别关注细节。雅俗之分,高低之别,往往在于细节。例如:表演场所的选择,是大还是小,是长还是宽,是室内还是室外,这要看是表演何种茶艺,有多少人观看茶艺,还要看是为何事举办茶艺表演。如果是室内表演,茶室的氛围营造非常重要。这包括表演台的位置,来宾的座席,与所表演茶艺风格相一致的背景,甚至入口与出口的合理安排和合适风格。茶艺表演台的布置,更要精心、精细、精彩、精妙。表演台布置的总体要求是实用、简单、洁净、优美,还要大气、大方、协调、便利。茶挂是书法还是绘画,是照片还是写意,是单个字的作品还是整首诗的佳构,都大有讲究。表演台上的茶具,要符合茶艺类型要求,器具要崇尚简净,使用便畅,摆放的位置要主次有别,高低错落,美观和谐。此外,背景音乐、色彩选择,都影响着美感。具体如何布置表演台,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一种美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茶艺表演的全过程,更是茶艺美学体现的关键。茶艺表演虽有规范的要求,但不能僵化,不宜凝滞,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活力。在表演的整体风格上,只有自由旷达,毫不造做,注重内省,不拘一格,才能达到茶艺美学的高度和深度。同时,表演时要注重意境,百花齐放,不能一味的摹仿、照搬,一招一式学别人的,而不融入自己的理解,变成生硬、做作、呆板,是不可取的。只有茶艺表演时多姿多彩,才能使儒雅含蓄与热情奔放,空灵玄妙与禅机逼人,缤纷错彩与清丽脱俗,各种风格都美在其中。
茶艺表演的美学体现,最关键的还是人,是由人来实现的。对于茶艺表演的人员来说,是要具有高尚的人心健全的人格,是要成为爱茶、懂茶、会欣赏茶、会享受茶的人。我们常说人格、人品,茶人就要有一颗“茶心”——浸透着茶的良心、善心、爱心、美心。也就是中国儒学的鼻祖孔夫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孟子•公孔丑上》)宋代大儒程颐所说的:“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也”。(《遗书》二十五,《二程全书》)我在十年前主编《中华
茶文化丛书》时,就强调茶是“灵魂之饮”。这种说法,得到
茶文化界的普遍认同。“茶心”,就是茶艺表演人员的灵魂。在表演时,要入静、入定、入禅、入境,也就是“道法自然,崇尚简净”。所谓“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所谓“崇尚简净”,就是以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朴归真。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观念问题,才能使表演者的服饰得体,表情得当,表演得宜,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韵味无穷。
今天说了这么多,就是开头所说的“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茶艺美学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视角,一个是由表演者来理解和展示的,一个是从观赏者的角度来诠释的。前者是表现,后者是反映。最重要的是表演者对茶艺美学理解深刻了,践行深入了,茶艺的美学品格才能进一步升华。我们希望来学习的每一位朋友,都理明神清,都身体力行。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结束这次演讲:
学茶浑似学参禅,千秋精意次第联。
闭门觅仙总枉然,流水行云舞蹁跹。
谢谢各位!
(本文为2006年3月在日本和歌山给学习中国茶艺人员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