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技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68295 次
人的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超越。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有名茶、名水,也得有好的品茶家才能得茶之神韵。古人认为,“茶品”与“人品”有关。品茶者的道德修养最为重要。从品茶中可看出品茶者的修养,一个品茶者所品的不仅在于茶汤本身的色、香、味等物质特性,还在于通过品茶产生联想,将“茶性”与“人性”相联,以茶性来象征人类的种种美德。所谓“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人之能得贤”。北宋司马光也将茶和墨相比日:“茶、墨正相反。茶欲白而墨欲黑;茶欲新而墨欲陈;茶欲重而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则更是将茶“拟人”化了。现代茶人认为,冲泡与享用佳茗,是一种由茶技而茶艺,更由艺术而晋升至一种奇妙境界的历程。善饮者从茗饮中能喝出人生之甘味。看似简单的饮茶品茗,蕴含着高雅的情趣,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享受,是一门历千年而不衰的清心怡情的高雅生活艺术。文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品茶艺术之延伸——欣赏茶叶的外形美:品茶时欣赏茶叶的“外形美”,是品茶艺术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赏心乐事之一。茶叶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茶叶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叶,似珠、似花、似针、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构成了林林总总、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品茶者大可在品茶的同时,欣赏茶叶的各种外形美,以增加品茶的乐趣,陶冶审美情趣,并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例:品螺型茶中的碧螺春茶时,可同时欣赏那条形纤细。卷曲如螺、色泽碧绿的碧螺春茶的外形,所谓“铜丝条、螺旋形、白毫满身,花香果味、鲜爽生津”之品质,确能给品茶者以轻快、柔美之感。品尝花型茶中的浙江江山绿牡丹茶时,可欣赏那条形直似花瓣,白毫显露,色泽苍翠碧绿,而形态自然。宛如牡丹的“绿牡丹茶”的外形美。品尝珠型茶中的代表“珠茶”时,可同时欣赏那外形滚圆细紧,有浑圆壮实之美感、状似珍珠的“珠茶”外形,别有意境。品尝眉型茶中的珍眉茶时,可欣赏那形态纤细微弯,宛如少女娥眉的“珍眉茶”的外形美,给欣赏者以柔美纤细之感。品尝茅型茶中的毛峰茶时,可欣赏那形似枪矛、白毫显露、熠熠生辉的“毛峰茶”外形,给人挺拔、冷峻之感。品尝以沱茶为代表的碗型茶时,从茶面上俯视,则形似圆面包,而从底下仰视,则见形似厚壁碗,中间下凹。外观显露,更是别具一格。在日常品茶时,品啜前,可先欣赏茶叶的外形美。这时,可抓取一定数量的茶叶置于白色瓷盆,或无色无味的白纸上,以观看其造型、色泽及茸毛疏密、长短等茶叶外在的“风韵”,同时再闻其干香,不失为日常“赏茶、品茶”的一大情趣。

  (2)品茶与其他饮茶方式的不同日常饮茶按饮茶方式不同,可分为:品茶、喝茶、饮茶、灌茶四种,其中品茶,或称品茗,为饮茶之最高方式。“品茶”时,如品的是名茶,则除要求所品的茶叶和沏茶的水质要上乘外,对所用茶具和茶叶的冲泡方式也要十分讲究,另外,品茗者“品饮”时还须具优美的动作。品茶时先要将茶杯举至鼻端前闻其香后,再雅致地啜饮,同时要求品茗时品味出茶叶的各种香型(如毫香型、果香型、花香型。甜香型)、味型(或浓醇、浓烈、或酸甜、醇爽、平和)及茶汤叶底的色泽类型(如浅绿、碧绿、金黄、橙黄、红亮、红艳、黄褐、乌润)等。“喝茶”则次之,所用茶具也要略大些,气氛也较品茶悠闲自在,如需向来客敬茶时,也只须礼节式地说声“请”,即可举杯喝茶。而“饮茶’倒更为随便,茶具的使用也较随意,没有特别的讲究,也可用小瓷碗代茶杯沏条,冲泡的次数也无规定。会饮茶者一般冲“三开”,不讲究者往往冲泡至茶汤无味方休。“灌茶”,俗称“牛饮”,大都在口渴难熬,或急事在身时。这时或手捧大碗,大口吞饮(像北京街头售饮的“大碗茶”);或一杯在手,倒干为止;甚而举起茶壶直往嘴里灌。灌茶时根本无须注意饮茶时的动作、形态,目的只是为了“解渴”。

  (3)各类茶的品饮我国的茶品众多,难分伯仲,各有所好。一般习惯,江浙沪爱饮绿茶,广东、香港爱饮红茶,福建、台湾爱饮乌龙茶,云南爱饮普洱茶,而我国北方则大多爱饮“香片”(即花茶)。在国外,一般来说,欧美喜欢饮红茶,非洲爱饮绿茶,东南亚也偏爱乌龙,日本则嗜好蒸青绿茶绿茶的品饮绿茶品饮时,因泡饮的方式和所投茶叶的档次而有不同。高中档类绿茶,宜用白瓷杯冲泡。置茶叶的方式则采用先注入三分之一的沸水,后放入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再注满水的“中投法”。品尝时,可按闻香、观色。再尝味的次序进行。在品饮低档绿茶时,可在茶壶中冲泡斟饮,采用先放茶叶后注水的“下投法”。红茶的品饮红茶的品饮情趣,莫过于功夫红茶的品饮。功夫红茶因其加工精细和品饮之讲究而驰名。传统功夫红茶以祁红、滇红最为著名。其外形条索挺秀,香气浓郁香甜,茶味醇和隽永。品饮功夫红茶可采用白瓷杯或茶壶冲泡,茶叶泡入杯后应先闻其香,后观其色,再品其味。其中祁红,尤以香味馥郁高长而著称。其既呈蜜糖香,又蕴含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饮后口中回味隽永。泡出的叶底嫩软明亮。而滇红则以外形金毫显露、香高味浓而独树一帜。花茶的品饮花茶品饮时,应根据各类花茶的档次和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在冲泡方式上有所区别。特别是高级花茶或某些特种花茶,如茉莉白毫等,要用透明玻璃杯冲泡,置茶方式可用上投或中投。冲泡时,还可边欣赏杯中嫩茶芽的运动状态。对中档花茶可用白瓷杯冲泡,用中投法置茶,沏泡后即加盖,以保持花茶的香气。饮低档花茶,一般用茶壶冲泡,用下投法置茶。花茶冲泡时,要紧的是注意防止茶叶香气散失,注意保持花香的浓度和纯度。茉莉花茶的品饮茉莉花茶花茶中之上品。茉莉花兼有梅花之清芬、兰花之幽雅和玫瑰之甜郁,享有“人间第一香”之美誉。而用茉莉花窨制的“茉莉花茶”,融茶之清香和花之芬芳为一炉,更为不可多得的茶中美味。品饮茉莉花茶时,茶香、花香徐徐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冲泡茉莉花茶的茶具,宜用白色或浅色瓷盖杯,以便于观赏茶汤之色泽,并保存花茶之香气。茉莉花茶的色香味需借水性而发,故沏泡的水质有讲究。最好用山泉或经处理的纯净水,如用自来水沏泡,则必先静置过夜,方可使用。一般泡一杯茉莉花茶,放置茶叶3克,注入约200毫升的水。沏茶前宜将荣莉花茶中的茉莉花干拣去,以使冲泡的茶汤香气更雅。沏茶的水,头开以初沸或二沸水(约90度)注入,高档茉莉花茶的冲泡水温要略低(约80-85度为佳)。注头开水时宜低注,并直接注茶叶上,以使其香味缓缓浸出;二开水宜中注,水注可稍离茶杯,以使茶水交融;三开水要用高冲,以使茶叶翻滚,花香飘逸。茉莉花茶的品饮宜细啜慢品,重在一个“品”字。每开水冲泡3分钟后,可揭盖品尝,其时茶香扑鼻,口舌生津,细啜慢品,自然回味无穷。乌龙茶的品饮乌龙茶的品饮,和一般茶叶不同,自有它的独特之处。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这时,先赏鉴杯中茶汤(乌龙茶中的名品——铁观音茶的汤色金黄,浓艳而清澈),接着将杯中茶汤置鼻端前后左右。缓缓移动,以嗅其茶香。铁观音茶香气馥郁久长,向有“七泡有余香”之说。然后即细细品啜其味。品茗时将茶汤分三口徐徐咽下,细品茶味(铁观音茶汤醇厚甘鲜、人口香甜)。待第一斟茶汤饮后,杯底还会凝附余香,这时可再嗅闻后,注入第二泡和第三泡水,注意冲泡时间要逐次延长,再如上法品尝。名茶的品饮:对红绿茶类名茶的品饮,一般用透明玻璃杯冲泡后直接饮用为好,以便观赏那细嫩的芽叶在热水冲泡中吸水后,舒展变幻的“茶舞”过程。一般细嫩名茶冲泡初始,茶叶的芽尖冲向水面、根根直立,继而再徐徐下沉、几起几落。这时芽尖上还有微微汽泡,如“雀吞含珠”,最后始汇集于杯底。其时众多展开的芽叶均竖立于杯底,芽似枪、叶如旗,恰似“万笋朝天”。而汤面上则茶香缕缕,茶味幽幽。名绿茶的汤色或黄绿碧清,或淡绿微黄;名红茶汤色则红艳明亮,汤中往往有脱落的茶茸在随意飘荡,如放于阳光下,则闪烁发亮。此时品茶者可将茶杯放至鼻端前嗅茶香,待茶汤不烫口时,就可小口品啜而细细领略茶汤之风味。至饮去杯中约三分之二茶汤时,可将第二开水冲入。名茶之冲泡一般以三次为宜。每次冲入沸水后,杯中茶叶的香味都有所不同:第一开,香气馥郁;第二开,仍香浓味醇;至第三开则显香味淡薄了。例碧螺春茶的品饮:可先将80度开水(因叶嫩,用沸水易烫熟茶叶而损失较多的维生素C)注入杯中约三分之二的容量,再用后投法置3-5克茶叶于杯中。这时可见白色茸毛上下飘浮,再徐徐落下,似“雪花纷飞”;嫩芽在杯中下沉后又慢慢舒展开,这时可见许多乳白色的小水泡似白浪翻滚,又似鱼喷细珠向上涌动,称为“白浪喷珠”;此时再次注入沸水,以溢至近杯口,展开的碧叶随着沸水又上下翻滚,仿佛蓝天中那朵朵“翠云浮动”;过三四分钟后茶叶则全部舒展,那碧玉般的茶汤与翠叶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却似“春染海底”;赏过叶芽在杯中的种种奇妙变化后,饮者可在阵阵清香中细啜慢品,其时花香果味、郁郁芬芳,却如置身于春香百里的碧螺春茶圃中,其乐融融,心旷神怡。而对于“龙井”名茶之品饮,曾有清代品茶名家称:铁龙井茶感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似无味,饮后则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沏品“明前龙井”,因特别色绿透黄、幼嫩,故忌用沸水沏泡,也以80度开水为宜。品饮乌龙茶则感香气清洌、浓而不涩、滋味醇厚。乌龙茶以第二、第三泡茶汤最为香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