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战前后我国茶叶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0768 次
茶叶生产和出口的 总的情况来说,1920—1928年的这段时间,不但没有什么发 展,反而有进一步衰退之势。如1911年我国出口茶叶还有148 万担,俄国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跟随英国等与之断交,1918 年,我国茶叶出口锐降至48万担,至1920年,更骤落为30万 担。1923年中俄复交,虽然阻止了继续下降的颓势,但回升比较 缓慢,并且幅度也不大。其时俄国每年从我国购买的茶叶,占我国茶 叶出口总数的50%以上,这里不妨引1916—1928年我国输 俄茶叶统计为例: 年份 贸易额(担) 年份 贸易额(担) 1916 1049933 1923 12064 1917 733653 1924 53410 1918 95705 1925 274517 1919 165334 1926 226990 1920 11566 1927 299992 1921 24699 1928 356747 1922 27594 关于这一时期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衰退, 在这一时期所撰刊的 方志中,更是随处可见。如民国16年福建《连江县志》载:“红茶 出于梅洋及西路诸山,前数十年为盛,今亦锐减矣。” ②民国18年 《霞浦县志》称:“茶季金融,颇足裨内山之生活,惜近来茶市衰 矣。” ③又《古田县志》也载:“迩来有名于社会者,只九都之乌 龙,十七都之水仙而已。……此外,如大东区鹤塘、杉洋、邹洋等乡 制造绿茶,尚有运省销售,然不及从前远矣。” ①等等。这些史实一 致反映虽然清末民初社会上振兴茶业热了一阵子,但至20年代,我 国茶业衰败的情况,仍未见有多少好转。

  这一时期茶业不振,各省茶界特别是爱国青年知识分子要求复兴 茶业的努力未泯。如1922年,留学在日本的吴觉农先生,心系我 国茶业,还有根有据,详详细细,特地写了一份3万多字的极为全面 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在这份对我国后来茶业改革有重大影响的 建议中,作者对我国茶业发展的历史实际,我国茶业失败的原因及振 兴的根本方策等等,都作了全面分析。他所提出的振兴茶业的第一方 策,就是“茶业人才的养成”。所以,在北伐前的八九年中,我国茶 叶生产和出口方面没什么建树,但在茶业教育或近代茶叶科技的推广 和传播方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如派学生到日本留学这点,继云南和浙江省之后,这一时期安徽 省就堪称典型。据档案记载,在1920—1928年这几年中,安 徽就先后派遣胡浩川、汪轶群、陈鉴鹏、陈序鹏和方翰周等多人留日 。胡浩川、方翰周等,也是1920年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的首届 毕业生。胡浩川1921年赴日本静冈茶叶实验所专学制茶,192 4年回国。是年胡浩川回国后,安徽省又派陈序鹏至日本留学。方输 周出国稍晚,他直至1927年才派去日本;也是学习制茶,193 1年回国。这批各省派至日本学茶的留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如吴 觉农、胡浩川、方翰周等等,在抗战前后和解放以后的长期茶叶工作 中,为我国茶业和茶叶科技的发展,都作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

  在茶业教育方面,清末民初提到的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云南实 业厅创办的茶叶实习所、湖南茶业讲习所依然还继续存在,但各自也 有些变化。如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由灌县迁至成都,这期间并改名 为四川省立高等茶叶学校,学制三年,至1935年才停办 ①。云南 茶叶实习所在1924年前后,也在昆明市郊购得一块荒地,呈准开 辟为模范茶圃,将实习茶场从宜良迁至昆明 ②。湖南茶业讲习所这时 由长沙移安化后,也改称湖南安化茶业讲习所。此外,1918年安 徽创办的休宁茶务讲习所和屯溪安徽第一茶务讲习所等,也都延续到 1921—1923年才关闭。这些讲习所不但为地方培养了专业人 才,在科技方面,也为当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1  2  3  4  5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