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正式启动
日期:2018-09-07 浏览:0次 
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正式启动

9月5日上午9时,勐海县野生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以下简称叶所)召开。会议由勐海县人民^***副县长玉帕新主持,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勐海规上企及拟升规企参加了会议。县人民^***张世影县长宣布“勐海县野生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野生树是研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进行树品种改良、研制叶新产品的重要遗传资源。勐海是中国较早发现野生树资源分布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野生树资源分布区,野生大树具有显著的代表性。1961年,当学界还在为的原产地是中国还是印度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700岁高龄的巴达野生王树的最早出现,终结了这一争论,也使勐海开始为世人瞩目。此后,树龄800余年的南糯山栽培树王,世界上迄今保留连片最大的4.8万多亩栽培型古群落,以及1400多年前植、制、用的先民“濮人”(布朗族先民)相继被发现。近年,又在格朗和乡雷达山和勐宋乡滑竹梁子等地不断新发现野生树分布点。

为全面准确掌握勐海野生树资源现状,加强县域内野生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经勐海县人民^***研究,决定开展勐海野生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对勐海巴达、帕真和滑竹梁子等县域内野生树居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进一步摸清勐海县野生树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现状、生境及生态类型,建立资源档案;找到历史悠久、树龄较大的野生大树,对其生长状况、植物学特征作详细观察记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掌握野生树资源的动态消长情况,为勐海野生树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完整、准确地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本次科考由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勐海县委书记洪国正,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县长张世影,中国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张顺高作为顾问,特邀王平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研究员)、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新(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何青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副所长)、张颖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梁月荣(浙江大学教授)、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研究员)、韦朝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梁名志(云南省农业科学叶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知名茶学专家组成的野生树资源考察专家组,以“巴达野生大树”为中心对勐海县巴达野生树居群开展实地调查。并于2018年9月1日至4日,对西定乡巴达野生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5日至7日,对格朗和乡帕真野生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8日至10日,对勐宋乡滑竹梁子野生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11日至15日,进行专家组考察会议。相关论证结果将于9月29日在勐海野生树居群科考研讨会上发布。

此次考察方法与步骤为:

1.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根据野生树居群分布情况选择线路调查或样地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2(40m×40m)进行调查;走访当地村民,了解野生树居群分布、保护利用状况。

2.自然地理环境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专家咨询、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野生树资源分布区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年均气温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3.野生树地理位置调查:利用GPS对树进行准确定位,获取树所处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4.野生树植物学特性调查:依据《中国树》第八章“古树种质资源考察规程”,记录野生树名称、考察编号、资源类别等基本信息,观测野生树树体、芽叶、花果等植物学形态特征,填写性状记录表。

5.野生树生长势调查:以实际计数法进行计数,直接观测法观察野生树树冠、主干、枝、叶的完整性,以及人为破坏程度和病虫害情况等生长状况。

6.野生树居群生境调查: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野生树周围植被及土壤进行描述。

7.野生树保护利用状况调查:走访当地村寨、访谈村民,了解野生树资源保护、管理、权属及利用现状。

8.采集标本、图像:标本材料尽可能采集野生树花和果部位,标本一式三份;拍摄野生树居群生境,植株个体及花果部位的彩色照片。

9. 内业整理及成果上报:资料汇总,图片整理,标本鉴定,编写调查报告。

悠久的文化是勐海县的文化瑰宝之一,对其保护与弘扬尤为重要。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第十届勐海(国际)王节,将在勐海盛大举行!感受众多精彩的事活动,以及西双版纳特色风情美食,一切尽在中国普洱第一县·勐海!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当梅蛮恋上壮歌——从湖南长沙至..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9款秋冬养生茶保健功用全介绍
茶是天然饮品,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俗话说:'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中医认为,茶能清...
“名人论文”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文:普汉民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可谓举国之饮,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茶文化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和不断兴...
饮茶虽好 但还要讲究科学
酷暑里,赵先生把茶水当成了饮料,从早到晚猛'海',几月下来赵先生整日昏昏沉沉,失眠不振,最后竟被诊...
【茶山箐茶区】1050亩栽培型老茶树
茶山箐茶主要分布在田坝乡民强村委会茶山箐村民小姐周围,中收点距县城110公里。山形以东西走向为主。...
云南凤庆香竹箐古茶树初论
摘要:云南凤庆的先民们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中,栽下的香竹箐古茶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栽培型最粗壮...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