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考察团赴福建考察学习茶产业发展纪行
穿越黄金水道,行走闽南大地,一片绿叶架起了两地特殊的茶文化认同。
11月25日至30日,带着市委市^***“把宜昌建设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的茶叶强市”的殷切希望,市政协主席李亚隆率团考察了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七天的行程,从闽北到闽南,记者随团实地走访了一批茶龙头企业、茶产业基地、茶文化博物馆,拜访了茶叶研究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茶企管理者以及茶农茶工等。
俯仰之间,问道之中,如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推动宜昌茶产业健康发展,成为此行最大的议题。
现象
以传承创新助力老品牌涅槃重生
如果城市会说话,茶叶一定是福建最好的语言。
行走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圣地上,处处馨香氤氲,茶气绕城。街头巷尾茶叶商店琳琅满目,家家户户懂茶道、会茶艺。从^***到茶企,从领导到茶农,从老年人到年轻人,人人说茶、理茶、品茶、斗茶,茶不仅仅是商品和符号,更是一种全民生活常态和人生态度。
在距离武夷山市65公里的星村镇桐木村,52岁的江元勋端出24杯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研制手法生产的武夷红茶,邀请来客一一品鉴。
这位头顶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人、正山堂茶企董事长等多项光环的企业家在当地茶农茶商眼里,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是“元勋”一般的存在。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创新研制了顶级红茶“金骏眉”并得到广泛认可欢迎,企业年销售额逾3亿元,成为红茶高端市场杀出的一匹“黑马”。
偶然中总有必然。这位制茶大家在回忆创业之路时,提到了自己与宜昌的“渊源”。十年前,他曾多次前往宜昌收购当时已蜚声在外的“宜红茶”。但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主要用于出口的红茶市场大量萎缩,福建不少红茶市场被迫改种绿茶。
在江元勋看来,改变红茶市场发展窘境,重树百年品牌尊严,夺回中国茶叶国际话语权的方式,唯有创新。为了创新,他大胆颠覆传统绿茶制作技艺,采用绿茶的茶青(鲜叶)用于制作红茶,同时在发酵方法上通过改进,制作出不同于传统红茶的花香。“金骏眉”应运而生,震动茶界。它的诞生,不仅将福建与江西交界的一个小山村中的小茶企建成了中国红茶的标杆性企业,而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红茶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在传承中铸造经典的还有福鼎白茶。十年前,白茶主产地福鼎也因销售困难大量改绿,品品香董事长林振传将普洱茶的紧压工艺和白茶内涵的健康特质结合,提出“老白茶煮着喝”的概念,使得白茶成为当下茶叶市场的宠儿,为福鼎白茶带来二次生命。
上世纪末,铁观音销售不畅,八马茶叶董事长王文礼学习台湾“东方美人”,将传统铁观音创新为清香型铁观音,推动铁观音快速发展。近年来,铁观音面临日本主体市场价格大幅回落,大众铁观音和国内高端铁观音价格理性回笼,安溪铁观音面临新的挑战。八马改造传统铁观音工艺,创新浓香型和陈年老茶,并与沃尔玛合作,推动了铁观音新一轮发展。
当这些故事随着袅袅茶香轻描淡写地被讲述者侃侃而谈时,茶叶与茶人华丽转身的励志事迹给了代表团一行最深刻的启示:在推动茶叶发展的征途上,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观察
以龙头引领擦亮区域性公共品牌
这次随团考察,萧氏茶叶董事长肖勇随身带了一个纸袋,里面装着他从企业带来的高品质绿茶。每到一地,他都会拿出一包来与当地茶企生产的品牌同台品鉴,美其名曰“斗茶”。
这是肖勇第五次来闽考察。同为制茶大企带头人的他每次异地“取经”,总能收获新的感受。“与我们当下茶企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没有带动形成地区品牌发展局面不同的是,这里的茶企数量虽多,规模各异,但大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特别是规模企业,都走上了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之路,抱团发展的同时各有特色,这十分可贵。”
肖勇的感受在考察团一次次的走访中得到印证:无论走进哪家茶企,问及哪个品牌的茶叶最好喝,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大龙头带产业。福建有十余个茶叶知名品牌,每个品牌都有独树一帜的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红茶看正山堂,白茶属品品香,大红袍问武夷星,铁观音品八马。以这些龙头企业为节点抱团,福建茶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发展矩阵,并逐步走向世界,影响着中国茶叶品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小企业带农民。走进安溪茶叶批发市场,人声鼎沸的早市中,茶农和采购者正在用行业术语讨价还价。这里建有1860间(套)商住店铺和两个交易大厅,3000多个茶农交易摊位。配套有茶都服务中心、接待中心、拍卖中心、电子商务网站、质量检测站、客运站、酒店等,成为集茶叶贸易、信息、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该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新茶上市季节,交易大厅平均每天有1万多名茶农进行交易,日交易量在200吨以上。”
反思
以他山之玉引导宜茶华丽转身
“自秦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位于安溪的中国茶都博物馆,清楚地记载着“巴蜀是茶文化的摇篮”这一历史事实。
作为巴楚文化发祥地的宜昌,曾几何时,其茶叶也一度蜚声内外,引来采撷者众。宜昌是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毛尖绿茶、红茶、黑茶与黄茶遍地开花,与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闽茶一样,在品质上均为上乘之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宜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和困难。考察团成员、宜昌市农业局局长熊长权说:“我们的发展确实存在品牌分散、用工成本高、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但反过来看,因为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恰恰是宜茶实现华丽转身的最佳时机。”
产业基础上,去年仅安溪茶园面积60万亩,产量6.8万吨,其中出口1.2万吨,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山堂、新坦洋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把营销网点布局到世界各地。茶企“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营销理念,使得茶产业成为福建的第一大产业。反观我们自己,宜昌茶产业2015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居全省首位,面积、产量也在全省领先。虽有“萧氏”、“采花”等驰名商标,但众多的茶叶品牌没有一个入列“中国十大名茶”,品牌营销力度亟待加强。
文化培育上,无论在武夷山、福鼎还是安溪,^***主导层面都有茶博物馆,企业层面都有自己的展示厅和茶叶品种展示园。茶叶的物质属性融入了文化属性,使茶产品深入人心。如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发源地把茶文化做成了一个4^***旅游景点。座无虚席的《印象大红袍》露天剧场,国际水平的视听盛宴让人热血沸腾。反观我们自己,虽然宜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挖掘不够、培育不精。
茶旅结合上,很多人去福建不是专程买茶,而是去感受茶文化。在福安,一个中国红茶文化创意园就足以让游客被红茶文化的魅力折服。武夷山更是茶旅结合典范,一江水、一座山、一台戏、一壶茶就让武夷山成为了一处不得不去的旅游胜地。反观我们自己,虽有好的茶资源和旅游景区,但交融不够、结合不深。
追求
以匠人之心讲好茶叶品牌宜昌故事
“喝一杯山,喝一杯水,喝一杯清静,喝一杯放下”,这是福建茶人的至高境界,也是茶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走访福建各大茶企,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辈子只用心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用心做到极致,这就是匠心。他们把茶不仅当成谋生的手段,而且当成家族的传承。一心爱茶,一心种茶,一心制茶,由此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对中国茶叶有重大贡献的杰出茶人。
“我们就是缺少这种专注钻研的匠人精神。”在市政协主席李亚隆眼里,宜昌产业化销售等龙头企业与福建茶企比较,在生产、装备方面其实更具优势。宜昌绿茶品牌和红茶的历史价值,以及对湖北老青茶的传承都有着良好基础。
“我们要鼓励领军龙头企业创新产品,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茶叶最先进的方面注目,直面中国当下的茶叶现实,创造丰富多样的宜昌故事。”而记者也从市农业局、茶科所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宜昌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三峡茶叶种子资源基地,研究解决优势种源短板,提升茶叶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酝酿打造“三峡茶谷”、“国家茶叶公园”等重点项目,让宜昌形象为中国茶叶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厚积薄发,迎头赶上,也许可以让传统变得新鲜,经典成为永不落幕的时尚。迎接茶产业发展春天,宜茶将重新上路,虽然任重道远,但有无限可能。(记者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