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茶企及合作社分享交流成功之道

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
在安溪全县茶业工作会上,四家安溪茶企、合作社做了经验交流,分享了差异化竞争、以质量为先、生产出好产品的成功之道。
“工匠精神”保长寿
八马茶业提出,茶企要差异化竞争,做精做强才是王道。
如何差异化?首先是人群差异化。你要为谁而战,你的产品要卖给谁?从而展开企业资源的配置。因为消费者需求不尽相同,就产生了市场机会。而八马茶业就是因为想要卖给成功成熟人士,所以才有了赛珍珠铁观音,才有了一系列的产品配套及宣传。其次是产品差异化。2010年,当时国内市场铁观音大多数做清香型铁观音,而八马刚从出口转内销,再做清香型铁观音难以杀出重围,所以八马就采取产品差异化,主打浓香型铁观音,从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再次是市场差异化。抢夺市场犹如战场领地争夺,要避免与对方主力部队在主力战场正面交战,寻找对方薄弱市场进攻,当大家都在争夺福建市场时,八马先占领其他的国内市场,避免混战陷入资源消耗战。最后是渠道差异化。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多样性,一般企业难以全部覆盖,必须寻找对手没有进入或影响力弱的渠道。电商渠道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何做精做强?企业的长寿秘诀在于“工匠精神”。首先,要专业化分工,在茶业产业链中,多个环节需要专业化分工,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其次要专注,做企业要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切忌今天打一枪、明天换一炮。再次是聚焦,要做激光不做阳光,力量分散,达不到效果,不聚焦是效率低下的元凶。八马一直聚焦在浓香型铁观音,从而展开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最后是坚持。
承诺包销给茶农吃定心丸
安溪县华源茶业提出,茶企要脚踏实地严把质量关,专业合作,稳中求发展。
狠抓质量安全,与合作社精诚合作,向知名茶业企业学习,根据他们的标准指导茶农生产,农药使用、重金属控制、肥料投入等环节都严格标准,脚踏实地,严把质量关。做好质量检测,坚持每一批原材料入库之前都先做检测。引导茶农制茶,公司向茶农承诺,只要质量过关,全部包销,给茶农吃下定心丸,让他们有更大的干劲做出好茶。要求和鼓励合作社茶农潜心研究技术,回归传统做法,坚持做正味好茶,做出符合公司需要、客户喜欢的好茶,公司的毛茶收购价格大多在每斤50元至100多元,确保了茶农增收。
施羊粪有机肥及灌施豆浆
安溪县杉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分享了茶园立足生态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的做法。
首先是合理施肥,绝不使用有害农药。茶树需要养分,但如果长期使用化肥,会使茶园土壤板结肥力退化,茶叶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不要使用有害农药、有害化肥,该公司主要采取在茶园中施羊粪有机肥和灌施豆浆的方法,改善土壤环境,防虫全部使用由台湾引进的生物农药。在发展过程中,该公司发现豆类植物蛋白质含量很高,植物生长需要蛋白质,如果使用豆类植物作为肥料,茶叶的品质会更优,也就是把黄豆打成浆,用从日本引进的菌种进行分解,再放到茶树根部培养新根,这在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今年,该公司还计划在基地中建设年产量达13万头兔子的养兔场,兔子产生的有机肥用到茶园上,形成立体农业。
其次是科学除草,茶园环境更优、效益更好。除草是为了不让草跟茶树抢水分与养分,但是传统人工除草费用高,而且除完之后十天半个月草又长出来了,有的茶农为了减少成本就用除草剂来除草,不仅破坏土壤,造成茶园水土流失,还会产生农药残留。为此,该公司不使用除草剂,而是采用人工除草、地膜覆盖除草,尽管成本提高了,但茶园生态环境更好,茶叶质量更高,茶树生长得更好,生长得更均匀。
最后是茶园种树,优化茶叶生长环境。茶园种树能够迅速恢复茶园植被、涵蓄水分,牢固梯壁和道路;还能够形成物种多样性,增加害虫天敌和有益生物的栖身和繁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又能够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改善茶园小气候,优化生态条件,方便茶农劳作,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青质量。因此,该公司在茶园两旁种植1万棵樱花树,园区内皆铺设水泥路,打造观光茶园。
建养猪场供应茶园用肥
安溪县香之纯茶叶专业合作社在茶园管理和制作工艺上遵循安溪铁观音种植制作标准,制出了好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面对风云变幻的茶叶市场,铁观音如何发展,尤其是口感导向经历了“拖青、消青、回青”等阶段热潮后,茶界很多人提出要遵循标准,那么,如何遵循标准呢?经过认真思考、反复讨论,社员们认为要获得具有自然花果香、观音韵明显、滋味醇厚的铁观音好茶,不能只停留在“摇几遍、摇多久”的争论上,而是要先在肥料使用、耕作管理上遵循标准,按照标准提出的加工工艺要求,正确把握发酵程度,才能制作出好茶。经过探索实践,这样做出来的铁观音口感醇厚,持久耐泡,音韵明显,推出市场后,也能很快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在茶园管理上要“遵循标准”。首先是在肥料使用上,不用或少用化肥,多使用农家肥。合作社先是大量调动羊粪等农家肥,但成本较高,所以合作社想到了种养结合的模式。去年,合作社在茶园中建立养猪场。用养猪场产生的沼液替代化肥作为茶园肥料,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提升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养猪场每年可供应1200亩茶园用肥。其次是坚持冬季翻耕。促进土壤风化,改良土壤结构,锄净杂草和减少虫害。第三是拒绝使用除草剂。
在制作工艺上“遵循标准”。坚持手工采摘,不使用采茶机。为适应做青“走水”需要,他们坚持 “虎口对芯”的手工采摘法。采摘的茶青,成熟度较统一、完整度较好,质量上乘。坚持使用揉捻机,不使用压茶机,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促其产生茶汁,形成铁观音滋味醇厚的品质,也有利于包揉时更容易成型。坚持看青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