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安徽名茶总汇

老竹大方

【名称】:老竹大方
【类别】:绿茶
【产地】:中国安徽歙县
【历史】
  大方创制于明代,清代已入贡茶之列。据《歙县志》载:明朝隆庆(1567—1572)年间,由僧人大方,在徽州歙南老竹岭上的大方山创制,故称“老竹大方”,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匀齐,挺秀光滑,翠绿微黄,色泽稍暗,满披金豪,隐伏不露,内质汤色清澈微黄,香气高长,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匀,压叶肥壮。普通大方品质特征:外形色泽深绿褐润似铸铁,形似竹叶,称为铁色大方,又叫竹叶大方。大方按品质分为顶谷大方和普通大方。
【分布】
  老竹大方产于安徽歙县东北部皖浙交界的昱岭关附近,集中产区有老竹铺、三阳坑、金川,品质以老竹岭和福泉山所产的“顶谷大方”为最优。与歙县毗邻的浙江临安也有少量生产。
【采摘】
  “顶谷大方”在谷雨前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一般大方于谷雨至立夏采摘,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加工前要进行选剔和摊放。
【工艺】
  大方茶的炒制分:杀青、揉捻、做坯、拷扁、煇锅五道工序。杀青:杀青与制手工炒青基本相同,每锅投叶量1公斤左右,杀青程度要求稍嫩。揉捻:多用手揉,现在也有用小型机揉的,揉捻时间较短,压力宜轻,初步形成匀直的条形即可。做坯:锅炒做坯用桶锅,锅温120-1400C ,每锅投叶1.5-2公斤。下锅后双手勤翻快抖,促使水分散失。炒到叶不粘手时,在锅壁上涂抹少量菜油或豆油,使锅壁光滑,开始拷拍。用双手沿锅壁拷拍茶叶,结合整直茶条,使外形逐渐扁平紧直。当水分散失到可基本定型时,起锅摊放。待叶质回软后,开始拷扁整形。拷扁:锅温90-1000C ,每锅投叶约1公斤。先在锅壁上涂油,叶子下锅后,伸直手掌带动茶坯在锅壁上下扳拷搭炒,并用手掌在锅壁上拍打茶坯,结合理顺茶条。当茶坯紧直平扁定型(似韭菜边),即可出锅,摊放后煇锅。煇锅:煇锅温度60-700C ,方法与拷扁基本相同,但动作宜轻,手掌随茶拷荡,促进表面光滑,防止断碎。当茶叶含水量减少到5%左右时,出锅冷却,装罐密封贮藏。
【特点】
  大方茶产区范围不大,但产量颇多。其中“顶谷大方”为近年来恢复生产的极品名茶,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匀齐,挺秀光滑,翠绿微黄,色泽稍暗,满披金毫,隐伏不露;汤色清澈微黄,香气高长,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匀,芽叶肥壮。普通大方色泽深绿褐润似铸铁,形如竹叶,故称“铁色大方”,又叫“竹叶大方”。现在,大方按品质分为顶谷大方和普通大方(又分6级12等)。

TOP

歙县绿牡丹


 产于歙县大谷运乡的上黄音坑、岱岭龙潭、仙人石一带,海拔千米左右。这里山高林密,峰峦层叠,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绿牡丹:一种制作工艺独特,造型新颖的花型名茶,冲泡后,茶叶树立形如一朵盛开的绿牡丹花,既有宜人的饮用价值,又有动人的观赏价值。

  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TOP

敬亭绿雪

【类别】:绿茶

【产地】: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

【简介】

  敬亭绿雪产于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敬亭绿雪形似雀舌,挺直饱润,色泽嫩绿,白毫显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分为一、二、三共四个等级。饮评者有诗赞誉: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

【历史渊源】

  敬亭绿雪产于安徽省宣州市北敬亭山。宣州产的茶叶以“敬亭绿雪”、“高峰云雾”和“水东横纹”闻名,其中以“敬亭绿雪”最为著名。“敬亭绿雪”久负盛名,《宣城县志》上记载有:“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宣城(今宣州市)诗人施润章在京都翰林院修明史,饮敬亭绿雪后即作诗赞:“馥馥如花乳,湛湛如云液……枝枝经手摘,贵真不贵多”。

  敬亭绿雪约于清末失传,1972年,安徽省敬亭山茶场研制恢复,1978年研制成功,后多次获名茶称号。现与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合称安徽省三大名茶。

【品质特点】

  “敬亭绿雪”茶形如雀舌,茶叶肥壮,全身白毫,色泽翠绿;泡后,汤清色碧,白毫翻滚,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

名茶鉴赏

  敬亭绿雪的品质特征是:形如雀舌,挺直饱满,茶叶肥壮,全身白毫,色泽翠绿;泡后,汤色清澈明亮,白毫翻滚,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敬亭绿雪分特、一、二、三共四个等级。因小环境而异,干茶呈板栗香型、兰花香型或金银花香型。饮评者有诗赞誉:"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

TOP

齐山翠眉

【简介】 
  齐山翠眉,新创名茶。产于金寨县的齐云山。“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特”(《六安州志》第52卷)。“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茶季开采后,展开叶扳下制作齐山名片等高档瓜片,其顶端嫩芽则用于制作翠眉。该茶纤细修长,微弯似眉,色泽翠绿,带有青花香气,故名之“翠眉”。1986年试制以来,先后获得皖西名茶和省优名茶称号;1989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部优名茶。1987年在广交会上展销,为德国、新加坡等外商指订商品。


  齐山翠眉缘产金寨县齐云山而得名,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十大名茶之一。“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特”(《六安州志》第52卷)。齐山翠眉属于特种茶,由扳出片茶梗中的顶端芽制成,不含叶,不含梗,该茶纤细修长,微弯似眉,色泽翠绿,带有青花香气,故名之“翠眉”。

TOP

舒城兰花茶

  兰花茶的正宗产地是安徽省泾县里坞坑。这里峰峦起伏,清泉奔泻,云雾弥漫,土质肥沃;林木茂盛,兰草丛生。每当初春,兰花盛开,幽香四溢,芬芳袭人。茶树与兰草根脉相连,吸吮着兰花之清香。


  传说,兰花茶始于唐代,起初由泾县里坞坑寺僧引进开始栽培。相传,当时皇帝头疼,偶遇一僧,僧说:山中有茶草,煎服可愈之。皇帝遂派人采摘饮之,果然病愈。后来,人们争饮此茶,并被列为向皇帝进献的“贡茶”。到了元、明、清时期,兰花茶的名声越来越大,曾用此茶作为官吏薪给和军队饷银。后来,由于茶农贫困,茶园荒芜,兰花茶一度衰落。


  兰花茶色泽碧绿,银毫显露,汤色清明,滋味清醇,闻之兰香怡人,饮之回味甘甜;可与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并驾齐驱

TOP

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桐城市地处皖中,境内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山峰海拔4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7月,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237天。茶区多为砂土和砂壤土,PH5—6.5。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桐城风物记》亦载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

桐城小花,又称--小花茶,简称龙眠茶。《桐城风物记》:“茶,凡山园皆有种者,唯……龙泉庵中茶(大关古洞崖)产于云雾隙中,味醇色白清香,品不减于龙井。龙眠山孙氏椒园茶亦佳。”。桐城小花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有机绿茶,茶农在线网络直销,物超所值。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自明迄今,拥有五百余年产制历史。

桐城小花,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产品分为特级、一二三级。小花茶孕育了桐城的文章。

TOP

金山时雨   

“金山时雨”主产安徽绩溪金山一带的条形炒青绿茶。研制于清末,后失传。1978 年恢复生产,因形似珍眉,细若“雨丝”而得名。


  “金山时雨”茶叶的鲜叶采摘一芽二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制茶工艺与炒青绿茶类似,分一至三级。


  “ 金山时雨 ”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绿润,香高持久,具有花香,滋味醇厚回甘。


  其名含意有二:其一指成茶外形似雨丝,采制于谷雨前后;其二,产于绩溪县金山村。金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具有400年茶叶生产历史。整个地势是坐西北朝东南向的倒锥形凹地,四周山峰均在海拔千米以上,茶园多数分布在海拔500至900米山坡峡谷。茶树以地方良种金山种为主,该品种树冠舒展,芽头肥壮,白毫多而明显,且含多类有机成分。“金山时雨”属绿茶类的特级炒青,其采制要求比较高,采摘在谷雨前后,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俗称“鹰嘴甲”。制作均为传统手工操作,大体分杀青、揉捻、烘干三道工序,每公斤约为5000个茶头,条索紧密细嫩,形如雨丝,匀齐纯净,色泽乌绿,有锋苗。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成朵金黄,香气浓郁清爽,滋味纯和爽口,回味甘美,且耐冲泡。

TOP

白岳黄芽

白岳黄芽又名齐云道茶,也称齐云毛峰,产于休宁齐云山(古称白岳)。

齐云山山峻谷幽,竹密林深,云雾弥漫,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茶叶生长。其茶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黄中隐翠,白毫显露,一叶包一芽,状似金边镶碧鞘,碧鞘裹银箭,十分别致。开水冲泡时,香若幽兰,芽叶悬浮汤中,朵朵可辨,稍许徐徐下沉,耐人观赏。入口鲜醇,咽后生津,回味无穷。数百年来,文人雅士谒山求道,无不于轻风微岚之中与白岳黄芽结下难舍情缘。《文昌阁五老峰》诗句“最喜茶铛消肺病,药栏徙倚试新芽”,便是生动写照。

随着齐云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白岳黄芽,不仅以品质取胜,而且更以其道家茶敬天祈地、返璞归真的深刻内蕴,赢得越来越多的青睐。

TOP

茗洲茶


屯绿之极品,产于休宁县西部流口乡茗洲。休宁以“四源茶”著名,即:大源(茗洲)、沂源(板桥梓坞)、平源(古林)、南源(小阜),有“四小名家”之称。


茗洲(大源)茶又为“四源茶”之首,品质最优。茗洲茶园多分布在率水沿岸的冲积洲地和扇地上,海拔高200米以上。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山雾弥漫。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孕育出高产优质的茗洲茶种。该种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新梢生长力强,叶面隆起,叶色深绿油亮,芽叶肥壮,叶质柔软,嫩性持久。1981年曾引种到美国。


茗洲茶于每年4月下旬开园,采摘一芽二至三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


该茶品质特征:条索紧结匀整,锋苗显露,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醇厚。汤色嫩黄清明,叶底嫩绿明亮。素有“头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亦醇”之赞语。

TOP

天柱剑毫

【类别】:绿茶
【产地】: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一带
【简介】
  天柱剑毫产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一带,属绿茶类。 天柱剑毫以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风格、峻峭的外表已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因其外形扁平如宝剑而得名。
  天柱山制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典《膳夫经手录》就有记载:“舒州天柱茶,峻拔遒劲,甘香醇美”。天柱剑毫多产自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茶叶因常年受云霭浸漫,为淑气所钟,不用熏焙自然清香。每年谷雨前后茶农开始采摘新茶,由于均选用“一芽一叶”,因而产量有限。取少许置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只见茶叶徐徐伸展,汤色碧绿,香气袭人,入口甘醇。
【历史渊源】
  天柱剑毫创制于唐代,称舒州天柱茶。1980年恢复生产,因外形扁直似剑,故称天柱剑毫。天柱剑毫的开发,始于1978年。初名“奇峰”,出自大诗人李白赞誉天柱山主峰“奇峰出奇云”诗句。开始仿制毛峰,后又改为剑状,仿天柱山笋子峰。次改“晴雪”,以茶身满披白毫,以“天柱晴雪”风景之名为名。最后,以形似利剑,满披白毫,定名“天柱剑毫”。一个名茶,花了8年功夫,凝聚了许多茶农、技术人员和茶叶专家的汗水和智慧。
【采摘】
  天柱剑毫采摘期一般在4月5日至4月25日,按照1芽1叶的标准进行分期分批采摘。鲜叶分1芽1叶初展、1芽1叶开展、1芽2叶初展3个等级。
【制做】
  制茶分摊青、杀青、炒坯、提毫、初烘、复烘、足烘、拣剔整形、包装等工序。
【品质特点】
  天柱剑毫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似剑,色泽翠绿显毫,花香清雅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匀整嫩鲜。天柱剑毫内含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等多中有益成份,具有消食去腻、止渴生津、益思少卧、利尿解毒等药理功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