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安徽名茶总汇

安徽名茶总汇

 


安徽名茶总汇


 


安徽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祁门香”所用的茶树是全国茶叶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定的国家良种“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向上斜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


 



  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制作工艺精湛。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同时为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茶史追溯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很有名。那时休宁、祁门、歙县所产茶叶以浮梁为集散地,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唐代杨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有"歙州、婺州、祁门方茶制置精好,商贾所赏,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说明了祁门在唐朝已是较重要的茶叶产地。


 



  至清光绪以前,祁门所产茶叶均为绿茶。光绪年间,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回乡,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成功,这就是祁红的开端。后来,在他的带动下,附近茶农纷纷改制,逐渐形成祁红产区。


 



  祁红一经问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它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1980年祁红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祁红"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国事礼茶。


 


名茶鉴赏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祁红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TOP

休宁屯绿


  屯绿,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年间,徽州一带就有四家茶号制作绿茶外销。此茶有炒青和烘青两种制作方法。炒青茶芳香馥郁、茶味浓厚、汤色碧绿清晰;烘青茶颜色鹅黄、茶叶醇和、汤色明净。屯绿在清咸丰年间,还由歙县茶区制成茉莉、珠兰、玉兰等花茶。目前屯溪绿茶畅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绿色的金子”。
  茶史追溯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又称"眉茶",创制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系由松萝茶精制而来。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祁门、黟县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因这些茶乡所产的各种绿茶均经由"屯溪"集散、输出,因此,统称"屯溪绿茶"。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屯绿"就誉满国内,并销往欧洲和美国。 1949年以后,"屯溪绿茶"的生产销售进入了新的时期,品种不断创新, 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9月, 在雅典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屯绿"获得银质奖。
  名茶鉴赏
  屯溪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类名,简称"屯绿",有"绿色黄金"之誉,是皖南地区数县采制绿茶的统称。因黄山市辖诸县和相邻县的绿茶旧日均在屯溪茶市总经销转口,故称之为"屯溪绿茶"。屯绿以大类区分有炒青、烘青两种,其珍品有:特珍、珍眉、贡熙、秀眉、针眉等。这些茶叶虽然外形不一,汤色名异,但一经品茗,都是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饮后令人神驰心怡。
  特点:屯绿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闻名。特级屯绿,条索纤细匀整,色泽绿润起霜,芽峰显露,稍弯如眉,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鲜浓爽口,一杯在手,香飘满座。

TOP

黄山毛峰


【类别】:绿茶


【产地】:安徽省歙县黄山。


【简介】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工艺特点


  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至三级。以特级为代表。三级以下则是歙县烘青。特级茶在清晨至谷雨前采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当地称“麻雀嘴稍开”。鲜叶采回后即摊开,并进行拣剔,去除老、茎、杂。毛峰以晴天采制的品质为佳,并要当天杀青、烘焙,将鲜叶制成毛茶(现采现制),然后妥善保存。在出售前,仍要经拣剔去杂质,再行复火,达到茶香透发,而后趁热包装密封,才能销售。


品质特点


  特级黄山毛峰条索细扁,形似“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笋”或“金片”,有别于其他毛峰特征之一);芽肥壮、匀齐、多毫;香气清鲜高长;滋味鲜浓、醇厚,回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黄肥壮,匀亮成朵。形容黄山毛峰的品质特点,可用八个字:香高、味醇、汤清、色润。


【品级】


  黄山毛峰分四级: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以特级、一级为名茶。黄山毛峰特级一芽一叶初展;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二级,一芽二叶开展和一芽三叶初展;三级,开展的一芽一叶、二叶、三叶。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钓桥庵、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


  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黄山盛产名茶,除了具备一般茶区的气候湿润、土壤松软、排水通畅等自然条件外,还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葱茏水土好等自身特点。“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黄山常常云雾缥缈。在这样的自然条件里,茶树终日笼罩在云雾之中,很适合茶树生长,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加上黄山遍生兰花,采茶之际,正值山花烂漫,花香的熏染,使黄山茶叶格外清香,风味独具。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TOP

黄山银钩


黄山银钩,因弯曲似钩,毫白如银而得名。此茶系近年创制,是全国名茶新秀。一九八六年首次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以九十七点七五的高分,名列全国名茶的前茅。许多茶叶专家连声称赞:“这茶很好。色泽难得。”他们都认为黄山银钩品质出众,毫不犹豫地给它打了高分。


黄山银钩一九七二年首创于歙县大谷运乡,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采巧制而成的。在茶叶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茶农的数年试制,千锤白炼,才于一九七九年定型弯钩状,并定名为黄山银钩。黄山为地名,银钩指品质。


黄山银钩定型后经过了几年的定点批量生产,不断整顿,不断提高。开始,主销京、津、沪、宁、苏和安徽省合肥、马鞍山等地,深受欢迎。经省级鉴定,在绿茶品种中,名列省级名茶第一。


  黄山银钩主要产地在大谷运乡的双河口村和木岭后村。这两个地方所产的银钩称道地银钩。茶园多分布在黄山山脉的深山藏林幽谷之中,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终年云雾弥漫,四季百奔溢香,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地方。


黄山银钩是用茶树良种“滴水香”采制而成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经过精心制作,成茶品质独树一帜。外形纤嫩钩曲,色泽黄绿油润,高香持久,味浓鲜醇,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完整。

TOP

六安瓜片


【简介】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药,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


干茶评赏 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


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干茶发汤品尝 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片刻后,即可品鉴。步骤如下:首先闻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TOP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


【产地】


 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茶芽挺直,肥壮细嫩,外形魁伟,色泽苍绿,全身毫白,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优秀特征,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种。


【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


【特点】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名茶鉴赏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 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鉴别太平猴魁


  鉴别太平猴魁可从 形、色、香、味四个方面进行:


  ①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②颜色: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③香气: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④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将有助于你细细品味太平猴魁的妙处。


  太平猴魁产量不大,正宗的连太平当地人也很难买到,极品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又因其价格昂贵,假冒者甚多。

TOP

休宁松萝


  属绿茶类,为历史名茶。创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产于休宁县松萝山。明清时,松萝山为佛教圣地,早在明洪武年间松萝山盈福寺已名扬江南,香大鼎盛。据明代冯时可《茶录》记载,松萝茶制法为大方和尚首创。
  


松萝茶为炒青散茶,由于炒青散茶制法比蒸青散茶制法香味好,其制法很快推广到安徽歙县、石台、宣城、泾县、宁国和六安;江西婺源;福建崇安、福安、松溪、清流;湖北黄州等地,松萝茶(因仿松萝制法得名)产区扩大,产量增加,成为出口之大宗,后演变为外销眉茶。
  休宁松萝的品质特点: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之香味,汤色绿明,叶底嫩绿。“色绿、香高、味浓”是松萝茶的显著特点。



  松萝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古医书中多有记载。《本经蓬源》:“徽州松萝,专于化食。”《中药大辞典》(1930年赵公尚编著):“松萝茶产于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



  松萝山地域狭小,限制了休宁松萝的发展,产量无多,每年求购者多以入药疗疾为目的,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扩大产区的可行性不大。

TOP

涌溪火青

【简介】
  涌溪火青,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
【工艺特点】
  每年清明后3-5天开采。每隔1-2天采一批,共采10天左右。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身长为3厘米左右,匀净整齐。鲜叶经拣剔、杀青、揉捻、炒干、做形、筛选等工序制成,全过程需要20-22小时。该茶的关键工序,是炒干做形过程,全部以手工操作,在深锅内进行,炒时手心向上,五指拼拢,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边炒边出风,至初具虾形,5-6成干时起锅,摊于软扁容器内晾1-2小时,后定型干燥。
【品质特点】
  茶叶全部卷曲成螺旋圆珠,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浓高鲜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
【桃花潭涌溪火青】
  桃花潭涌溪火青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涌溪。产地青山环抱,云雾缭绕。此茶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作伴,故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制工艺十八道,生产历史五百载

TOP

泾县特尖

泾县特尖是安徽省烘青绿茶中的一个特有品种,其产量最为集中,质量也属上乘的要首推泾县所产的尖茶。

特尖就是泾县尖茶中的精品。

据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泾县尖茶的级别按其品质和采期分为:魁、贡、天、地、人、和、元、享、利、贞十个等级。后以将级别划分改为提魁、特级尖茶和一至六级十二等的一般尖茶,一直延续至今。由于一些习惯原因,提魁也往往归入特级尖茶之中。

TOP

九华佛茶

又名:九华毛峰、黄石溪毛峰.属绿茶类。

产地:九华山区

工艺

  九华佛茶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采摘,只对一芽二叶初展的进行采摘,要求无表面水,无鱼叶、茶果等杂质;采摘后按叶片老嫩程度和采摘先后顺序摊放待制,制作工序为杀青、揉捻及烘焙,火候温度是这三道工序中最关键的,只有把握得当,才能制造出顶级的九华佛茶。

等级

  九华佛茶被誉为“圣茶”,分一、二、三级,购买时需仔细挑选;一级最好,为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且无对夹叶,二级次之,为一芽一、二叶占60-80%,允许有少量的对夹叶,三级最次,为一芽一、二叶占40-60%,并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

特点

概述:

  为历史名茶。历史上称闵园茶、黄石溪茶,现统称九华佛茶,产于佛教圣地九华山及九华山山脉南北邻近地域。主产区位于下闵园、黄石溪、庙前等地。

  为了加快池州市茶叶经济的发展,扩大池州茶叶知名度,提高池州茶叶市场竞争力。2003年成立了池州市茶业协会,对池州市的茶叶进行品牌整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九华佛茶”证明商标,制定了“九华佛茶”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九华佛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色泽翠绿,内质香高味醇。

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做形、烘干、拣剔、包装。其独特之处是做形,利用理条机分二次理条,期间摊凉加压,手工压扁,理条机理直,达到九华佛茶独特外形。

  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池州市茶业协会如何在茶叶产业化中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在茶园基地建设、茶叶加工、产后服务和管理中,促进九华佛茶发展,将是应该关注的新课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