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竹根,各具形态,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这也正是竹根的价值所在。在选择竹根雕时,要把竹根材料的造型仔细反复地观察,依据它的天然形态,在脑海中对它进行艺术性的想象,结合自己想要创作的作品的造型,挑选出合适的竹根来,例如要制作传统的"刘海戏金蟾"这件作品,就要挑选一个瘦长的,略扁,根梢处略突起的竹根。下面就以这件作品为例简单介绍一下竹根雕的制作过程。
1 竹根的粗处理
竹根选好后,先在底部做一下标记,把它固定在台虎钳上,将底部锯平,使整个竹根立起来的形态更符合要刻人物的形态。然后把留下的部分重新固定在台虎钳上,将竹根坯上没铲掉的须茬用大平刀铲掉,铲时也要斜着下刀,从茬子的两边向中间铲。再把竹根尖上多余的部分去掉。
2 绘图
竹根铲好后,即可根据竹根的造型在竹根表面进行简单的勾画。在竹根上勾画时,比例、布局要安排得当,图是雕刻的依据,图若画的不合理,便很难作出合理的作品来。做圆雕不像做平面雕,有图纸可临摹,这就要求制作者要有很深的绘画功力,及综合运用各种技法和对作品进行全局把握的能力。会巧妙地利用竹根的天然象形之美,并进行扩张写意,创造生发。所以,制作立体圆雕有三分雕七分巧之说。
3 打坯
画好后,把竹根在台虎钳上固定好,用打坯刀,沿轮廓线,大刀阔斧地敲出主要部位的轮廓来,如:先将人物的头和脖颈出敲出,将手、袖的立体效果凿出等,这样,竹根便初步显出了人物的比例和造型来。
接着,再把人物服饰的褶皱、线条,配饰等一一敲出。刀具的选择和使用,一方面取决于轮廓的形状,一方面也和雕刻者的喜好有关。一般情况下,长的直线条用大平刀,短的直线用小平刀,大弧线用大圆刀,小弧线用小圆刀。如:刻人物的头发时,要用大圆刀将头发的自然弯曲刻出。轮廓之外没用的部分要铲掉,铲时多用平刀,弧沟部位如人的头部与颈部交叉的地方,要用圆刀来铲。这时用的圆刀,刀口不带角,带角不容易向前推动,而且有可能铲掉有用的地方。圆雕属于立体雕刻,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来处理,打坯的工夫很大。打坯雕刻的深浅要撑握好,只有正确地挑拨判断竹纤维的肌理,才能在雕刻时减少作品的报废率。
俗话说:一锤剩过十刀。粗处理时,处理得到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蟾蜍身上竹眼的保留。坯打好后,人物的初步造型便出来了。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要花费作者很多的时间与心血,接着要拿到工作台上进行细雕和修光及打磨、上油等工作,方法和技巧与制作笔筒时相同。
历经百锤千刀之后,一件"刘海戏金蟾"作品才能制作完成。制作者若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及勇攀竹刻艺术高峰的信念,是很难制作出上等的竹刻作品来的。当我们赞叹竹刻作品时,我们更是在赞叹作品的制作者。制作一件竹刻作品,无论是小的掌中把玩之物,还是大如屏风之类,无论是立体人物、器物雕刻,还是平面的臂搁、笔筒之类,都要经过选材、材料整理、防腐处理、毛坯加工、图案绘制、制作粗坯、细部雕刻、砂磨打光、上油或者打蜡等多道工序,快者也要十天半个月,慢者三个月、五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非一朝一夕可得。这就要求竹刻者们,要有吃苦的精神,钻研的劲头,和对竹刻艺术深深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能登上竹刻艺术的高峰,将竹刻这门艺术传承下去,不断地发扬光大。希望爱好竹刻的朋友们能够勤学多练,不断地积累经验,练好真功夫,做出满意的作品来。
一、选材
我们所选用的竹根雕材料非常讲究,一年只取一次,十一月份正是我们采竹的好季节。这个季节根部水份不多,需到高山挖取,一年就只有这一两个月采竹期,故要选备充足。然后就是处理,竹根需煮,接着做防蛀处理,再暴晒几月,最后挑出来无裂的进行创作。所以我们的材料都是百里挑一,基本上非常的稳定,加以好好保养都不会裂。我们所用的竹材,名曰“毛竹”,此竹的特点是根多空心,又要多方的迁就竹根的天然形态,故雕刻时受造型限制,创作起来难度极大。
二、创作
竹雕要刀刀留意,先是用橡皮泥做好形态,不满意的可以随时更改,一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再下刀就比较得心应手。之后到了竹子上,再根据竹子的具体形态,以及变化可以随时再做更改。
三、保养
竹根雕的保养,因人而异,个人这些年保养的心得是:建议用核桃油、橄榄油保养。因本人买不到瓶装核桃油,所以我替用的是一种寿山石的保护油名叫《白油》。新竹器到手要注意:“时要常上油,最初阶段因为新做不稳定,最好用木柄鬃刷,隔三五天刷一次油,在用锦布或用双手盘玩,即可达到养护目的”。待有一段时日之后油会吸进竹器之内,久了就可以隔半月一月上一次,而且包桨红润。夏季过于干燥时,可多上油保养,每年降雨集中的季节不要上,而且要常看,发现长毛,及时用鬃刷清除。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将藏品放在玻璃罩内密封保管。如无恒温措施,为避免玻璃产生的高温导致雕件开裂,平时放一杯水,连阴雨天一定要取出防长毛,并定期把玩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