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王世贞的《题美人捧茶》等等风花雪夜的名篇佳作,则更为深入更为细腻的描画佳茗与佳人的关系,与苏轼一起,编织了茶艺清词丽句的锦缎,在如今茶艺馆古色古香的壁画上熠熠生辉,令人浮想联翩。但毕竟经常上得起茶艺馆的,还是那一批“先富起来的”,至于中低收入的平民百姓,从来佳茗都与佳人无实质性的关系,或者“佳茗似佳人”从来只是美梦中的回闪,梦醒时分,惟有周作人的“请到寒舍喝苦茶”来得实在,也许实在之中才能专注,而专注之中方能领略“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看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从来”到底是武断了一点。至于似与不似,我以为似有似的好,不似有不似的妙,因人而异,各尽其趣,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厚此薄彼,厚彼薄此,其实都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