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日据时期,是主要的外销物产,如光绪19年(1893)乌龙茶外销量高达九千八百余公吨,1896年台茶输出金额占输出总额的51.4%。台湾光复后以制造
红茶、
绿茶供给外销为主,外销量占产量的75%~85%。但近二十年来已急速地转成制造包种茶、乌龙茶供应内需,外销量减少到占总产量的15%~20%左右,外销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台湾的工业化发展,使人工成本提高,导致
红茶与
绿茶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与国际上相同产品竞争。相对的,由于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饮茶量,由1980年的0.34公斤激增到1995以来的1.21~1.39公斤,使得内销市场所需的高级部份发酵茶,尤其是包种茶与乌龙茶迅速增加。台湾茶业由外销转为内需形态以来,产制外销茶类为主的北部茶区(台北、桃园、新竹、苗栗)茶园面积逐年减少:1986年为19,427公顷(74%),1991年为13,376公顷(57%),1996年为7,965公顷(37%),2001年为7094公顷(37%);而产制部份发酵茶类供内需的中南部茶区(南投、嘉义、云林)茶园面积逐年增加,1986年为5,089公顷(19%),1991年为8,287公顷(35%),1996年为1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