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影响酯型儿茶素的合成量,从而对茶叶苦涩味进行调控。
02
推进茶机产业迅速发展
为了改变众多茶企作坊式加工的现状,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团队开发集成了茶叶连续化、清洁化加工技术。
“十二五”期间,在安徽省政府“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开发了六安瓜片茶、祁门红茶、霍山黄芽茶、黄大茶等的生产线。
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在名优茶生产上的示范应用, 改写了我国传统名茶只能依靠手工配合单机加工的历史 。
项目成果通过企业快速推广应用,先后在全国20个产茶省市推广生产线200多条。
此外,我国茶叶色选技术装备受制于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因为价格昂贵,在我国很少使用。
“十一五”期间,安徽农业大学与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于2007年开发出首台国产数字化智能茶叶色选机并示范应用。
茶叶色选机成功实现国产后,在合肥市带动了一批民营色选机制造企业,目前合肥市生产的茶叶色选机已经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03
开发茶叶新品种新市场
黄大茶是皖西特产,但因原料粗老、加工粗放、包装简陋,一直是低档产品。
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和张劲松教授研究组发现, 黄大茶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和减肥等功效 ,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发以健康为导向的功能性茶叶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今,包装精美的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和速溶黄大茶系列产品成为电商网店的热销品。
早在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宛晓春、夏涛向安徽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制约安徽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了“ 服务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从茶树品种选繁和茶园管理、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装备推广、茶叶健康功能发掘、茶产业经济与茶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振兴安徽茶产业的技术路线。
依托安徽260多万亩茶园,安徽农业大学在皖垦集团等9家龙头企业集成推广机采、机剪和机耕技术,示范推广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机采示范茶园1.5万亩;
开发了桂花红茶、桂花瓜片、金寨红茶、安徽特色乌龙茶、黄大茶等系列夏秋茶产品,研建了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此外,团队通过离子诱变结合杂交和系统选择等传统方法,先后选育了3个国家级品种、4个茶树新品系,并在重点茶园广泛推广。
通过研发的新茶树扦插快繁技术,使得茶苗繁殖系数、苗圃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一倍。
04
参与茶叶国际标准制定
近5年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茶叶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宛晓春先后3次作为代表团团长参加ISO/TC34/SC8国际茶叶标准化会议并担任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茶工作组召集人,4项茶叶国际标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 扭转了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方面的被动局面 。
为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 安徽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华茶文化研究所 ,并广泛地开展茶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交流不断。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四年制茶学专业(茶文化与贸易方向),编写出版了系列茶文化教材,培养众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
2016年,依托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联合多家国际一流高校院所,业已取得明显的合作成效。
学校先后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建了联合研究中心,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马歇尔大学组建了国际联合实验室。
针对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成立的“茶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提升项目合作研究的效率,增加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互派的频次和数量。
(本图文来源:农民日报,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