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有和谐的美学意境。其实,所谓饮茶环境,不仅在景、在物,要讲人品、事件。宋代翰林院的茶宴文会,虽为礼仪,而不少风雅。文人相聚,松风明月,又逢洁雅高士,自有包含宇宙的胸怀和气氛。禅宗苦修,需要是苦寂,从寂静中求得精神解脱,而茶肆茶坊,却少不得欢快气氛。家中小酌,茗中透着亲情,友人来访,茶中含着敬意,少数民族奶茶盛会,表达民族的豪情与民族间兄弟情谊。总之,饮茶环境须与人事相协调。闹市中吟咏自斟,不显风雅,反落出酸气;书斋中饮茶、唱些俚曲,自然也不相宜。元人的《同胞一气图》画了一群小儿边喝茶边烤包子,使人既感受到孩童的可爱和稚气,又体会“手足之情”。倘若让这些孩子正襟危坐,端了茶摇头晃脑地吟诗,便完全失去韵味了,所以,问题并不在是否都有幽雅的茶室或清风明月。“俗饮”未必俗,故作风雅未必雅。
中国各阶层人士都有自己的茶艺,各种茶艺都要适合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气质。这样,才能真正体体会茶的作用。因此,评定茶艺高下很难一概而论,只有从相关的人事、景物、气氛及茶艺手法中综合理解,方能得中国茶道中艺术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