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追溯千年乌龙起源——漳平水仙
发布时间 2013-11-12 浏览 23053 次
,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以前漳平少数民族畲族(也称福建原住民)就把水仙茶称为“晚甘候”)。

3、宋代苏东坡在咏茶诗词中提到: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免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其中:结就紫云堆,就是指像乌龙茶发酵过程中红绿相间的酶促反应状况。俗称:“绿叶红襄边,七泡有余香”。

中国茶叶发生重大的变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三国时期以前用生煮羹饮。(药用)煮着吃。西汉(公元56年)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茶尽具,已而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就是至今为止发现中国最早的茶叶文字。

二、三国时期到明代的洪武年间大部分是以团饼茶、磨茶为主,这个时期我们从看唐代茶经里面记载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就十分清楚。它是一部世界上最早也最全面的茶叶百科全书,代表了这一时期茶叶加工的经典,而漳平水仙的加工工艺与其相似,现至今仍在沿用。

三、朱元璋改朝换代后下令罢团兴散,之后就慢慢形成现在的乌龙茶,延续至今,唯有漳平水仙独具一格,外形仍保留饼茶状,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龙紧压茶,其实茶类在演变过程中也有许多类似情况相同,例如:世界三大红茶类中,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其中小种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只是比工夫红茶,多了一道过红锅的工序而已,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被划分成另一类红茶,称“小种红茶”。另外还有六大茶类中的黄茶,大致比乌龙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序,也就形成另一类茶,也就是黄茶类。因此,漳平水仙的传承,是长期以来漳平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的过程是漫长且复杂的。以下几点让我们共同详细来了解一下。

漳平:古称九龙乡,公元282年至公元777年属南安郡丰州管。闽茶史最早的茶事记载则是(公元398年)当时与现漳平同一州府的丰州,九日峰山上的石刻“莲花荼襟”。(魏晋南北朝期间,九日峰山上盛产“石绿亭”茶,被现茶界称闽“古董茶”,比茶经记载还要早三百年,规模盛大,从九日峰山上俯看,山下尽是茶事活动,所以当时的文人墨客就在山顶上的石头上刻下:“莲花荼襟”,让历史见证这一茶之盛事)。

1、从最早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生吃),发展到生煮羹饮(煮熟)。三国时期,魏朝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化加工,将茶叶晒干或烘干收藏,这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加工状况。

2、从蒸青造形到龙凤团茶:由于简单加工有青草味,经反复实践而发明蒸青。北宋年间,做成团饼状的饼茶盛极一时叫北苑贡茶。宋代《大观茶论》记载: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山水,钟山川之灵擅,激襟滞涤,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儒子可得而知也。当时北苑贡茶可谓:“金可得茶不可求”。茶叶发展也到了历史最辉煌的时期,

3、宋代建州(今建瓯)设立“北苑”御茶园,大规模专门为皇家宫廷种植生产“龙凤团茶”。受周边影响,漳平的先民也开始有了较大规模茶叶种植。经考证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就有大片宋时种植的漳平水仙古茶园。

4、80年代时期漳平重修高明寺时挖掘出土就有宋代精美的紫砂壶,说明那时漳平已受建州北苑贡茶影响,无论是种茶规模,还是在品茶技艺及器具均已达到历史的很高水平。

5、现双洋镇中村地界有一座海拨1365米的石牛冻山上,崖峰峭壁,终年云雾缭绕,山顶至今仍遗存几株千年水仙茶古茶树,其中一棵最大的高达7.35米,这株罕见的水仙茶古树被专家称为水仙茶母本活化石。当地百姓称该株母树为“仙茶”所加工的茶叶按畲族老百姓的叫法称之为“晚甘候”从古至今。

6、从宋代团饼茶到明代散叶茶,由于团饼茶在蒸青中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而后逐渐采用半发酵茶的加工方法,保持了茶的香气及滋味。(发酵也叫着酶促反应,乌龙茶也称半发酵茶,是指用一定成熟度的鲜叶加工而成,鲜叶成熟后,叶内细胞含多酚氧化酶,圆实饱满,通过摇青,细胞破裂,与形成香气的底物樱草糖皂酶进行吻合,慢慢熟透,俗称“发酵”), 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散茶。随着罢团兴散,从此也就逐渐形成现在漳平水仙饼茶一直沿袭至今的过渡变革,这一工艺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茶叶加工工艺的经典遗传,也是唐宋茶叶遗风的一种延续。

7、明朝永乐年间,在举世闻名的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当中郑和的副使航海家王景弘,他就是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人(原宁洋县集贤里)。据说:王景弘随郑和七下西洋时曾大量携带了家乡产的漳平水仙茶饼。作为使团的礼品茶及航海途中不可缺少的用茶。因漳平水仙茶属半发酵茶,容易保存、携带,既保留了茶叶当中的有效保健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等,又不失滋味醇厚、鲜爽、活泼又润滑回甘的风格,非常适合作为使团的礼品,及航海途中几个月的维生素及氨基酸的补给(数月的航海途中若缺少维生素类则容易导致败血症)。在长达数十年的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漳平水仙已经香飘万里,声名远播。

8、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陈泰昌在宁洋古城及在上海、东南亚等地开设的“泰昌茶行”漳平水仙茶店。又再次让漳平水仙茶走出漳平。“泰昌茶行”选送的水仙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9、1929年8月朱德老总亲率红军攻打宁洋,驻军现福建仙汇茶业有限公司仙汇茶场所在地大会村(即漳平水仙的发源地,解放后为人民公社茶场),在与当地茶农共品漳平水仙茶后留下了深刻印象,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仍对漳平水仙情有独钟。(1995年版漳平悬志之大事记)。

漳平水仙从公元398年与闽茶史最早石刻记载:“莲花荼襟” 的关联,到唐代漳平福建原住民畲族百姓把水仙茶称之为“晚甘候“。从宋代与北苑贡茶,同一茶树品种,到明代罢团兴散后,至今仍保存团饼茶的风格,可见漳平水仙,历史文化背景极其丰富多彩,对于研究乌龙茶起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才疏学浅所收集到的资料少之又少,十分有限,可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希望茶友及时予以指正。

(作者系:福建仙汇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  2  3  4  5  6  7  8  9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