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白话解释:七 之事(茶事的历史记载)
发布时间 2011-07-07 浏览 67010 次
?'”

原文:
《桐君录》: “ 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葜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荼,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
解读:
《桐君录》记载:“西阳(今湖北黄冈)、武昌、庐江、晋陵(今江苏武进)地方的人都喜欢茶,也都是主人做好清茶请客人的。茶汤表面有浓厚的白沫,喝了对人有好处。凡可饮之物,大多用叶子作饮料。而天门冬、菝葜却取根,也有益于人。另外,巴东地方有一名茗茶,煎饮喝后使人不想睡觉。民间有煮檀叶和大皂李作茶汤的,两者的性质皆清凉。还有南方的瓜芦木、很像茶树,味道很苦涩,采来加工成末作茶饮,亦可使之通夜不眠,煮盐的人就靠喝这种饮料。而交州和广州一带人最珍视它,客来时先用这种饮料来招待还加上一些香菜等。”

原文:
《坤元录》: “ 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
解读:
《坤元录》记载:“离辰州溆清县西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无射山,据说山上住的少数民族有一种风俗,遇有喜庆的时候,亲族要到山上去集会唱歌跳舞,而这山上有很多茶树。”

原文:
《括地图》: “ 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
解读:
《括地图》记载:“在临蒸县以东一百四十里处,有茶溪。”

原文:
山谦之《吴兴记》: “ 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泉山,出御荈。 ”
解读:
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记载:“乌程县(今浙江吴兴)西二十里有座温山,山上出产御茶。”

原文:
《夷陵图经》: “ 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
解读:
《夷陵图经》记载:“宜昌附近的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上,都有茶叶出产。”

原文: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解读:
《永嘉图经》记载:“在永嘉县东三里处,有座白茶山。”

原文:
《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解读:
《淮阴图经》记载:“山阳县南二十里处,有茶坡。”

原文: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解读:
《茶陵图经》记载:“所谓茶陵,是因为这里的陵谷中生长着许多茶。”

原文:
《本草 · 木部》: “ 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解读:
《本草 · 木部》记载:“茗,就是苦茶。味甘苦,性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尿,去痰、止渴、解热,喝了使人少睡。秋天采的茶味苦,主要功能是下气、消化积食。该书的注释说:‘春天采茶'。”

原文:
《本草 · 菜部》: “ 苦荼,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 三月三日 采干。注云: ‘ 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茶,令人不眠。 ' ”
解读:
《本草 · 菜部》记载:“苦荼,又叫荼,又叫选,又叫游冬。生在益州西山之间的谷地和山陵路旁,过冬不死,每年三月三日采下,弄干。该书注说:‘可能这就是今天的茶,一名荼,喝了使人睡不着觉。'”

原文:
《本草注》:“按《诗》云: ‘ 谁谓荼苦 ' ,又云 ‘ 堇荼如饴 ' ,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荼,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 [ 左木右茶 ] 。 ”
解读:
《本草注》:“《诗经》说:‘谁说荼是苦的',又说:‘堇菜和荼都如饴粮般甜。',指的都是苦菜。陶弘景说的苦荼,是木本的,不是菜类。茗,春天采摘的叫做苦 [ 左木或茶 ] 。”

原文: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敷之。”
解读:
《枕中方》:“治疗多年的瘘疾:把荼和蜈蚣一同放在火上烤熟,烤到有了香气,分成相等的两份,捣碎筛末,一份如甘草煮水清洗患部,一份外敷。”

原文: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苦荼、葱须煮服之。
解读:
《孺子方》:“治疗小孩不明原因的惊厥:用苦茶和葱的根须煮汤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