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茶之水——水与饮茶
发布时间 2010-09-13 浏览 22892 次
水的要求,首先是要远市井,少污染;重活水,恶死水。故认为山中乳泉、江中清流为佳。而沟谷之中,水流不畅,又在严夏者,有各种毒虫或细菌繁殖,当然不易饮。而究竟哪里的水好,哪儿的水劣,还要经过茶人反复实践与品评。其实,早在陆羽著《茶经》之前,便十分注重对水的考察研究。《唐才子传》说,陆羽曾与崔国辅“相与较定茶水之品”。崔国辅早在天宝十一载便到竟陵为太守,此时的陆羽尚未至弱冠之年,可见陆羽幼年己开始在研究茶品的同时注重研究水品。由于陆羽有这样一个好的开头,后代茶人对水的鉴别一直十分重视,以至出现了许多鉴别水品的专门著述。最著名的有: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明人徐献忠之《水品》、田艺衡的《煮泉小品》;清人汤蠹仙还专门鉴别泉水,著有《泉谱》。至于其他茶学专著中也大多兼有对水品的论述。  

  唐人张又新说,陆羽曾品天下名水,列出前二十名次序,他曾作《煎茶水记》,说李季卿任湖州刺史,行至维扬(今扬州)遇陆羽,请之上船,抵扬子驿。季卿闻扬子江南泠水煮茶最佳,因派士卒去取。士卒自南泠汲水,至岸泼洒一半,乃取近岸之水补充。回来陆羽一尝,说:“不对,这是近岸水”。又倒出一半,才说:“这才是南泠水”。士兵大惊,乃具实以告。季卿大服,于是陆羽口授,乃列天下二十名水次第:

  江州庐山康王谷谷帘水第一;常州无锡县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硖州扇子硖蛤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第五;江州庐山招贤寺下石桥潭水第六;扬州扬子江中冷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水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江州庐山顶龙池水第十;润州丹阳县观音寺井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流中冷水第十三;归州玉虚洞春溪水第十四;商州开关西谷水第十五;苏州吴松江水第十六;如州天台西南峰瀑布水第十七;彬州园泉第十八;严州桐庐江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对于这二十名水次第,是否为陆羽评定,很值得怀疑。首先,李季卿曾羞辱陆羽,并不识茶的真谛。即使陆羽成名后,李氏重言和好,以陆羽为人,不见得能对这位势力眼有畅怀评水之兴。其次,这二十名水有多处与《茶经》的观点不合。陆羽向来认为湍流瀑布之水不宜饮,而且容易令人生病,而这二十项中,居然有两项瀑布水。第三,陆羽认为山水上,江水次之,井水下,这二十水次序与陆羽《茶经》观点也常上下颠倒。当然,水不仅在于位置,而且主要在成分,所以不可拘泥《茶经》之说一概而论。但张又新的排列,确实与陆羽对水的科学见解有相悖之处。所以,早在宋代,欧阳修对此即提出质疑,认为张又新是假托陆羽之名,自已胡诌。但不论如何,《煎茶水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加深了人们对茶艺中水的作用认识,不能全泯其功。因而,历代茶人,访名茶,还常访名泉,对水的鉴别不断提出新见解,也是受到张又新的启发。现代科学对水的品质鉴别已十分精细,何茶宜何水自然不该一概而论,而应具体区别对待;不过,前人的研究成果仍是值得十分重视的。

  古人对泉水的评判有“八大功德”之说:即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蠲疴。但历代鉴水专家对水的判第很不一致,归纳起来,其共同之处就是源清、水甘、品活、质轻。

  对水质轻重,特别好茶的乾隆皇帝别有一番见解,他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每次出行常令人特制银质小斗,严格称量每斗水的不同重量。最后得的结果是北京西郊玉泉山和塞外伊逊河(今承德地区境内)水质最轻,皆斗重一两。而济南之珍珠泉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泉斗重一两三厘。至于惠山、虎跑,则各为一两四厘;平山一两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京西碧云寺各为一两一分。有无更轻于玉泉山者,乾隆说:有,即雪水。但雪水不易恒得,故乾隆以轻重为首要标准,认为京西玉泉山为天下第一泉。不论其确切与否,这也算一种观点。玉泉山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其实不仅因为泉水水质好,实则一得乾隆皇帝偏爱,二因京师当时多苦水,明清宫廷用水多取自玉泉,三得益于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当时的玉泉位于玉泉山南麓,泉水自高处“龙口”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汲,碧水清澄如玉,故得玉泉之名。可见,被视为好水者,除水品确实高美外,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关系。

  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泉”的何止玉泉山,因历代评鉴者观点和视野、经历不同,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者大约有六、七处之多。

  最早被命为天下第一泉者,据说是经唐代刘伯芻鉴定的“扬子江南泠水”,又称“扬子江心水、中冷泉”等。此泉位于镇江金山以西扬子江心的石弹山下,由于水位较低,扬子江水一涨便被淹没,江落方能泉出,所以取纯中冷水不易,这种现象也确实有趣。加之附近江水浩荡,山寺悠远,景色清丽,故为茶人和大诗人所重。再加上李季卿与陆羽品泉的一段故事就更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著名民族英雄文天样即有诗曰:“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据张又新《煎茶水记》所云,陆羽所认定的“天下第一泉”,是江西庐山的谷帘水,而把扬子江心南泠水却降到了第七位。此泉在庐山大汉阳峰南,一泓碧水,从涧谷喷涌而出,再倾入潭,附近林木茂密,绝少污染,故水质特佳,具有清泠香洌,柔甘净洁等许多优点,用以试茶,据说不仅味好,而且沫饽云脚如浮云积雪,在特别重视沫饽育华的古代尤被珍视。

  还有云南安宁碧玉泉,据说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认定为“天下第一泉”。此泉为温泉,以天然岩障分为两池,下池可就浴,内池碧波清彻,奇石沉水,景既奇,水又甘,可烹茶,故徐氏亲题“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认为“虽仙家三危之露,伟地八巧之水,可以驾称之,四海第一汤也”。

  济南之趵突泉,早在郦道元于北魏时期所著《水经注》中即有记述,经《老残游记》的艺术渲染,更吸引多少名士和游人前来观赏品味。据说,早在宋代就有曾巩以之试茶,盛赞其味。明代文学家晏壁有诗赞道:“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洵称第一泉。”乾隆在品赏了趵突泉水后,觉得比玉泉水还要清洌甘美,便御笔题写了“激湍”两个大字,并把“天下第一泉”的桂冠又封给了趵突泉。

  还有峨眉山金顶下的玉液泉,据说是王母令玉女自瑶池所引琼浆玉液,故被视为“神水”。

  至于各地自判的名水便更多了。特别是产茶胜地,多有好水相伴,其实多不在所谓诸多“天下第一泉”之下。如龙井茶配虎跑水,顾渚茶配金沙泉,皆被公认是最佳组合。还有无锡惠山泉水,向来被认为是不可多得之物。历代著名茶人往往长途跋涉,专门运输储存。

  中国茶学家不仅重视泉水,对江水、山水、井水也十分注意。有些茶学家认为,烹茶不一定都取名泉,天下如此之大,哪能处处有佳泉,所以主张因地制宜,学会“养水”。如取大江之水,应在上游、中游植被良好幽静之处,于夜半取水,左右旋搅,三日后自缸心轻轻舀入另一空缸,至七、八分即将原缸渣水沉淀皆倾去。如此搅拌、沉淀、取舍三遍,即可备以煎茶了。从现代观点看,这种方法可能不如以加入化学物质使之直接洁净省时省工,但对古人说,却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自然之法,也许更符合天然水质的保养。

  至于其他取水方法还有许多,有的确有一定科学道理,有的不过因人之所好,兴之所致,因时,因地,因具体条件便宜从事。如有些茶人取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中的“无根水”(露天承接,不使落地)。甚至,有的人专于梅林之中,取梅瓣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来年用以烹茶。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泡茶水源可以有多种,但必须要符合下列要求:①酸度接近中性。茶水色泽对酸度的反应很敏感,用PH为7的水泡茶,茶汤的自然酸度为PH4.8-5.0,这时,绿茶的汤色黄绿明亮,红茶汤色红艳明亮;当茶汤PH>7时,绿茶汤色加深,红茶汤色因茶黄素自动氧化而晦暗;PH>9时茶汤暗黑;但PH<3时,茶汤出现浑浊沉淀物。②水的硬度低于25度。用硬度高的水泡茶,茶汤形成沉淀而浑浊。水的硬度一般以每升水所含的碳酸钙的量来衡量,含量为1毫克/升时为1度。硬度小于10度的水质为软水,大于10度的水质为硬水。泡茶以软水为佳。③重金属和细菌、真菌指标必须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④透明度好,无异味。

1  2  3  4  5  6  7  8  9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