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顽固、保守而且强势,但宗庆后强调自己并不固化:“我一直在看,在听,在学,在琢磨。” 他已经清楚认识到饮料行业已经产能过剩、利润空间日趋微薄,所以,这两年他频频出国,希望能为娃哈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只要是我们有能力、有发展机会的,都可以。现在要搞的就是大项目,如果一年一两个亿(的投资),对我们根本就不起作用。”
“看准了,我的动作是很快的。只是在下判断这一步,我会很小心。”
永远不退休
在娃哈哈内部,随处可以感受到宗庆后无法撼动的权威。19年来,宗庆后事无巨细、不辞辛劳地掌管着娃哈哈从高端到低层的一切。
多年来,娃哈哈一直是高度集权制的机构。这个在全国27个省市建有7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员工近2万名,总资产达76亿元的庞大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都由宗庆后一人担任,没有董事会。
有一个得到宗庆后本人证实的说法,一个产值上亿的分公司要买一辆电瓶车,需要宗庆后批条子。更有夸张的传言,买个扫把都需要“老板”的签字。
宗庆后一直推崇“开明的专制”。他自言,娃哈哈已经开始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将人治色彩浓厚的娃哈哈转向更加制度化的管理,并尝试着“分级授权”。但是所有的大权,他依然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后宗庆后时代”,宗庆后的接班人问题,是目前最让观察家关心的话题。而61岁的宗庆后本人却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精力比年轻人还旺盛”。他强调自己还在不断地学习。举一个例子,“对于公司的机器设备,我比公司里的工程师懂得都多,出了问题,我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该怎么解决。”
2004年5月,宗庆后在娃哈哈内部激情洋溢地提出了“第三次创业”。旗帜鲜明地将2004年定义为娃哈哈的“修整年”。目标针对宗庆后提出的三大危机:“销售危机”、“精神危机”、“大企业病”。
这一次,他把目标定在了1000亿。
记者:现在的娃哈哈,其实还是宗庆后的娃哈哈?
宗庆后:只能说主要靠我吧。我们现在培养了很多,博士、硕士都有。在生产这一块,现在我不管也是无所谓的。现在,我们在全国有80多家公司,除了青海、宁夏、西藏没有我的生产基地、公司,现在如果全部让我来管,我根本管不过来。但是,在决策、在市场,他们还是欠缺的,还得由我来管。
其实,别的企业一个副总经理管的就是财务;而我一个财务部长,做的就是他们财务副总经理的事情。我手下也有十几个副总,虽然名义上只是部长。管理减少了层次,效率是不是会更高些呢?”
记者:可是很明显,这些部长和您在权力上还存在着很大落差。在娃哈哈权力的高层,还是只有您一个人。
宗庆后:落差是肯定的。在娃哈哈里我认为是不能干的,到了外面被重用的很多。我们的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到外面就去别的公司做销售总监。这可不可以说明,我们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笑)。
记者:但也可以理解为,在娃哈哈您给这些人的机会不多,这个机制没有把一个人的能力全部焕发出来。
宗庆后:也有这个可能(笑)。但是,我现在确实在想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现在,我做事效率要比以前低多了——我会先让他们做,如果做得不对,我会给机会让他们再做。如果自己做,我肯定很快就做好了。
记者:可是,您还是把营销大权牢牢抓在手里。
宗庆后:营销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营销抓得不好,产品卖不出去,别的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记者:您还是不放心?
宗庆后:嗯,还在培养吧。往往别人都认为是很不错的人,我看他还是有缺陷。我手下的人,都认为我太强势。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从娃哈哈出去的人,从不会说我们的坏话。
记者:您想把娃哈哈做成百年老店吗?
宗庆后:当然了。如果我还活着,看到这个,我会感到很欣慰。虽然,不在世了,也奈何不了。但是,至少我活着的时候,我是绝对不能让娃哈哈倒下去。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着,您永远不会退休?
宗庆后:我是公司的股东,就是干不动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我始终是有权利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