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合理采摘的主要技术环节
发布时间 2009-05-20 浏览 26068 次
鲜叶原料嫩度要求适中,一般采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二、三叶,全年采摘批次多,采期长。

    边销茶,如黑茶、老青茶等,是我国传统的和特有的茶类,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不高,一般要求到新梢快成熟或成熟时,采一芽四、五叶和对夹四、五叶,或割下从基部一、二片新叶以上的半木质化新梢,全年只能采割二、三批。

    (2)标准采的掌握方法掌握采摘标准,实际就是掌握新梢的采摘嫩度。测定芽叶的嫩度,有目测法、量度法、化学分析法等,但简单易行的是目测法,即根据芽叶大小,展叶多少,芽叶色泽和形态等生态征状来判断新梢的嫩度。一般新梢的生态征状与新梢的嫩度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新梢一叶初展,芽长于叶,是特级龙井茶的芽叶特征。新梢展叶二、三片,叶色黄绿,近芽的第一片叶面卷或背卷,是高级红、绿茶的芽叶特征。新梢形成对夹叶,叶色转青,近基部一、二个新叶已接近成熟定型,是乌龙茶开采的嫩度特征等等。

    3、适时采

    适时采即是根据留叶采的原理和标准采的嫩度要求,及时分批地把芽叶采下来。因此,适时采是实现合理采茶的一个重要环节。

    适时采的中心内容是开采期、采摘周期和封园期的掌握。

    (1)开采期是指每季茶采摘第一批芽叶的日期。掌握适宜的开采期,不论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保养树势,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春茶,更为重要。我国广大茶区,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萌发力强,新梢生长旺盛,高峰期明显,如开采期掌握不当,由于受天气、劳力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造成顾此失彼、养大采老,不仅使茶叶品质低劣,而且会影响树势和全年茶叶的增产。

    开采期的掌握,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留叶要求和采摘标准而定。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一般红、绿茶区,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春季当茶蓬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

    (2)采摘周期采摘周期是指采批之间的间隔期。掌握适宜的采摘周期,是保证茶叶品质,控制采茶高峰和促进茶芽不断萌发,从而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一个有效措施。

    采摘周期的掌握,也应根据茶树新梢的生育状况、采摘标准和采摘方法而定。一般红、绿茶,用手工采摘的,春茶的采摘周期3-5天为宜,夏、秋茶以5-7天为宜。采摘嫩度要求高、新梢生长旺盛的,采摘周期宜短,春茶前期采摘高级名茶或高档红、绿茶的采摘周期应缩短2-3天。现有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很难进行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因此,采摘周期较长,春茶为10-20天,夏、秋茶为20-30天。

    (3)封园期是指秋季停止采茶的日期。封园期的迟早,对茶叶产量和茶树长势密切相关。一般说,封园期迟,有利当年增产,但不利于培养树势和安全越冬,会影响翌年的增产,反之,如封园期早,对当年秋茶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有利于培养树势和翌年茶叶增产。

    封园期的迟早,应视环境条件和茶树长势而定。冬季气候温暖,培肥水平高,树势旺盛,春、夏季已留养适量新叶的,原则上可用到最后一轮新梢为止。冬季气温低,易遭冻害,培肥水平低,茶树长势弱,以及春、夏季留叶不足的,则应提早封园。我国南部茶区,一般可采到霜降到立冬。地处热带的海南茶区,甚至全年可采茶,无所谓封园期。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可采至寒露到霜降。北部茶区可采至白露到秋分。
    三、鲜叶集运、摊放

    鲜叶采摘后,要及时进厂、验收、分级、摊放。

    装运鲜叶可采用竹编网眼篓筐,盛装时切忌紧压,要及时运送到厂。

    鲜叶验收主要从鲜叶的嫩度、匀净度、鲜度等三方面进行定级。

    鲜叶必须分级、分批、分类,分别摊放。即使同一级别的鲜叶,也要求区分上下午采、晴雨天采,来自壮龄茶园还是衰老茶园,不同品种茶树的鲜叶更要分别摊放,分别付制。

    鲜叶摊放不宜直按接触地面,要用专用的竹匾、竹簟等摊放。一般摊放厚度,雪龙茶3~5㎝,三杯香10~30㎝。摊放时间5~12小时,最长不能超过18小时。在摊放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翻青,其目的是使鲜叶失水均匀和散发鲜叶因呼吸作用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鲜叶红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