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香气成分丰富且种类特殊。专家研究表明,在安溪铁观音成品茶中香气成分70种,其中10余种为安溪铁观音独有的典型特征香气成分,这些成分的共同特征是带有各种鲜花和似果味香气。特殊的生化组合,丰富的芳香物质种类,构成了安溪铁观音香气幽长和带有多种天然花果香味的特殊品质。
三、精湛独特的采制技术,为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创造必备的技术条件
其采制技术较一般乌龙茶更为严谨,技艺更为精巧。虽然乌龙茶的采制都分四个阶段,即采摘、做青、炒青和揉烘阶段,但铁观音的采摘工序和做青阶段最为讲究,表现为以下特点:
1、采摘工序要求严格。必须做到:一是新梢按一定的成熟度和按标准采摘,即嫩梢顶芽形成驻芽后,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采驻芽2、3叶新梢,俗称“小开面”采和“中开面”采。二是采取传统独特的“双手虎口对芯采采摘法”;三是要求做到“三不带”和“三分开”。“三不带”即不带鱼叶、不带单片、不带蒂梗。“三分开”即早、午、晚青分开、不同嫩度分开、干湿鲜叶分开。
2、做青工序灵活、技术性高。做青包括晒青、凉青、摇青三道工序,整个过程长达十多个小时,这是形成安溪铁观音独特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必须根据季节、气候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技术,使鲜叶在人为的控制和调节下,前期利用日光、吹风或室外萎凋达到一定的柔软程度,并消除青气味,后期利用摇青中摩擦力的作用以及摇青阶段“动”、“静”相间交替的技术措施,促使叶片、茎脉间水分的重新分布,使叶子叉出现“退青”与“还阳”现象,此时,叶子内部发生一系列有利于铁观音品质形成的物理、化学变化。一是酶活性的提高,如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类的活性提高,从而为内含物质的氧化、水解、转化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是多酚类的氧化。多酚类氧化物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还原作用,促进了部份香气成分的形成与积累。三是芳香物质的形成。做青过程中,低沸点的青草气成分得以挥发和转化,高沸点花、果香成分显露出来,同时,伴随着内含物质一系列变化,新的芳香物质大量形成。四是糖、蛋白质的水解。在各种子选手酶类的分别作用下,蛋白质和肽类物质部分水解为氨基酸,多糖部分水解为双糖、单糖,原果胶物质部分水解为水溶性果胶,等等,这些水解产物,对增强茶汤味、香气和汤色均有良好的作用。五是色素物质的变化。如叶绿素酶催化下形成脱植基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进一步变成脱镁叶绿酸酯等,做青叶子颜色由深绿变为浅绿以至黄绿,这是由于叶绿素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少量的儿茶素氧化物、花黄素及其氧化物、花青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
四、健全的茶叶工作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为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提供有力的工作保障
安溪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茶叶工作,制订“科技兴茶”、以及“绿色、品牌、文化”的发展战略。为保证各项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着重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健全茶业工作体系。目前,安溪县设有茶业管理委员会、农业与茶果局、茶业总公司、茶叶科研所、国家级茶叶质检中心、茶叶职业中专学校、茶叶学会、茶叶协会(同业公会)等工作机构。全县拥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5名,拔尖人才2名,形成雄厚的技术力量。
二是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为加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规范,确保安溪铁观音质量。县质量监督部门、县茶叶主管业务部门联合组织专业人员制订了省地方标准《安溪铁观音》,详细规定了安溪铁观音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则等内容。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于1999年正式发布、实施;制订省地方标准《安溪乌龙茶标准综合体》,详细规定以安溪铁观音为龙头的安溪乌龙茶标准的品种选育、茶园开垦、茶树种植管理、低产茶园改造、茶青采摘、初制方法、毛茶质量、精制方法等内容,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于是2000年正式发布、实施。2004、2006年先后进行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还研制了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样品。
三是全面做好品牌保护工作。2000年4月,我县申请注册的“安溪铁观音”、“安溪黄金桂”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正式批准,这为我县打击假冒伪劣“铁观音”提供法律武器,2006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安溪铁观音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