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把茶当做米的城市
厦门人把茶叶称为“茶米”,在日常生活中,把茶和米视为同等重要。饮茶是厦门人极其普遍的生活习惯。厦门人把饮茶叫做泡茶。每天见面的第一件事是泡茶,迎接客人进门的第一件事也是泡茶,很多厦门人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烹水泡茶。泡茶成俗,家家户户必备茶具。围绕着泡茶,民间还形成种种规矩。厦门人自古对泡茶很讲究,个个泡得一手功夫茶,一泡茶冲五六次,就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沏新茶叶。热情好客的厦门人泡出了功夫茶,功夫茶又泡出善于忙里偷闲的厦门人。从前的厦门,每走三五步,就有一家“茶庄”或“茶行”,杂货店或小摊贩也兼营茶叶,被称作“茶桌仔”的茶肆随处可见。“茶桌仔”往往又是“讲古”场,人们一边慢斟浅酌,一边听“讲古仙”说《三国》说《水浒》。现在的厦门,茶店星罗棋布,凡是食杂店、商场都经营茶叶,茶馆举目可见,连酒店、星级宾馆都推出早茶、午茶、晚茶服务项目,在各个名胜游览地,也都设有窗明几净的茶肆、茶座。这是一座大街小巷海边山中到处飘荡着茶香的城市,在国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功夫茶是中国茶艺的结晶
厦门功夫茶,把闽南各地的茶俗熔于一炉,是闽南茶艺的结晶。厦门功夫茶,处处可见真功夫。一是泡茶时间的安排得有功夫,摆脱俗务,两袖清风,从从容容,清心品茶;二是泡茶地点的选择得有功夫,不喧不闹,清清幽幽,厦门拥有四季长驻的春光、旖旎迷人的亚热带风情,有山有海,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处处都是泡茶的好去处;对茶叶的挑选也颇要功夫,铁观音茶色素香幽,留在喉底的甘味久久不散,是功夫茶的首选茶叶;对茶具的要求也颇见功夫,讲究精致两字,一般选择宜兴的紫砂壶或德化的白瓷壶,还有小巧玲珑的茶杯和茶洗。厦门功夫茶最见真功夫莫过于沏茶,让你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历史、神话、大自然和民情交织的氛围里:丝竹共鸣、焚香静气、烹煮泉水、淋霖瓯杯、观音入轿、观音进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三龙护鼎、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酌茶也有一番功夫,先将茶杯举到鼻下,吸一吸茶香,这叫太白试酒先闻一闻,再呷一口,嘴咂舌翻,细细品味,复呷一口,如是再三,个中滋味,悠然而得,这叫陶渊明采菊悠着点慢慢来。
可以成为厦门游的专项
厦门功夫茶得天时地利人和,蔚然成为厦门一道不老的风景,可惜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只被旅游业者视为点缀之物。如果开辟以功夫茶为主题的旅游线路,集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于一身,既可弘扬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又可在不同时段和地点品尝功夫茶的同时,展现厦门新老景点,同时介绍闽南各种名茶,让游客有的看有的尝有的买,完全可以成为厦门游的一个专项。在我市一些以游客为主要消费者的酒店中,往往第一道“菜”推出功夫茶,而绝非大多数酒店所泡的普通茶水。为了让这一专项内容更丰富,不妨举办闽南茶王赛、闽南茶美人评选、闽南茶博士评选、闽南功夫茶赛歌会、闽南功夫茶舞蹈大赛、闽南功夫茶博物馆,甚至还可以带旅客到产地上茶山去采茶,为厦门功夫茶之旅增辉添彩。
闽南人不但精于种茶、刺茶而且善于泡茶、品茶。古往今来,积累了一套富有情趣的泡饮技艺。每通程序都有一个别致的名称,引经据典,比喻贴切,饶有情趣。
烹煮泉水:当泉水煮到“吓目”转鱼目的一沸水,冲泡最为适宜。
沐霖瓯杯(孟臣沐霖、若琛出浴):烫洗茶壶,孟瓯和茶杯。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贵茶壶喻为孟臣壶,若琛清初人,以善制精美薄胎茶杯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杯。
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放入茶壶或盖瓯
悬壶高冲(冲水):把开水壶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以使茶叶转动。
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飘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瓯里酝香:茶叶冲水后,盖上瓯盖,浸泡1分钟,以使茶叶香气溢出。
细闻幽香(梦里寻芳):静闻乌龙茶的香气。
三龙护鼎:用拇指,中指扶杯,食指压住瓯盖,拿起盖瓯,这样既稳妥又雅观。
行云流水:将盖瓯在茶盘边沿轻轻一抹,去掉附在瓯底的水滴。
关公巡城(出茶):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到紧靠的山茶杯里。
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最后少许时,把余茶汤滴入茶杯里,这样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赏色闻香(看茶):认真观看杯中茶水的颜色。
品啜甘露(喝茶):细致地品尝茶的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