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养猪业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09-10-25 浏览 23190 次
母猪每年平均分娩胎数为1.7胎,而美国达2.28胎,北美为2.42胎,巴西为2.5胎,日本为2.43胎;我国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仅15头,美国为20头,北美为23.26头,巴西为25.96头,日本为24.92头;仔猪存活率低,我国为84%,美国为95%。由此可见,我省养猪业虽有较大发展,但与世界养猪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饲养分散、 粗放经营、 落后的养殖方式与现代养猪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猪肉产品的要求,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吉林省政府2008年提出增加40亿斤肉,使肉类的总产量达到百亿斤的发展规划。目前,猪肉在我国人们肉类消费占有比重达到62%, 发展优质肉猪产业符合我省的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吉林省拥有发展养猪业的饲料、土地、劳动力和科技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是:良繁体系还不够完善、 规模经营不够、 加工环节薄弱、 带动功能不强等,如果 解决制约产业化生产中的技术瓶颈,猪的产业化生产水平将得到提高。

  

  2吉林省养猪的优势条件

  

  2.1 饲料资源丰富,为发展以粮为主要原料的养猪业提供了保障

  

  2008年,吉林省的粮食产量达到570亿斤的阶段水平。 吉林的玉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玉米是畜禽饲料配方中主要的能量饲料,有“能量之王”的美誉。在饲料配方中使用量最大,一般都在60以上用量大,尽管玉米以提供能量为主,但是其提供的蛋白质占配合饲料蛋白质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玉米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蛋白质资源。由于北方的玉米比南方品质好,用北方的玉米喂出来的猪肉相比蛋白含量多、口感好。

  

  2.2 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

  

  吉林省人均国土资源占有量大、 耕地多,每平方米耕地养猪2.73头,比全国平均的3.8头少1.07头,少39%。养殖业属于半污染产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将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土地面积达191000平方公里的吉林省空间广阔,成为养猪业的一大优势。

  

  我省四季明显,冬季气温较低,良好的冷气候资源有利于动物肌肉脂肪的沉积,猪肉肉质鲜美。同时,吉林省是无疫区之一,猪的疾病防治效果好,发病率低。

  

  2.3 畜禽品种资源丰富

  

  就养猪来说,我们有地方良种东北民猪、本地猪和长白山野猪,同时又有培育品种松辽黑猪和军牧一号,又有新引入的品种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配套系品种的培育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以松辽黑猪为母本、 长白山野猪为父本的“吉松”配套系选育以进入到第二世代; 以大白为父本、松辽黑猪为母本的“大松”在我省养猪中占有一定比例。人工授精在面上的推广达到20%,猪场达到50%, 良种率达到90%。

  

  2.4 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

  

  吉林省有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农学部等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长期从事养猪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为养猪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不仅凝聚了全省养猪业的专家企业家,同时与美国谷物协会、美国大豆协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吉林省乡村劳动力大约是700万,净剩余60万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5 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广阔

  

  随着 吉林华正、四平红嘴子农高、九台金罗、高金等一批大的企业加工能力不断的增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吉林省的活猪远销到广州、四川、江苏、浙江等地。

  

  我省的生猪市场前景较好,吉林省毗邻的俄罗斯、日本、韩国都是猪肉进口国,只要通过深加工,猪肉制品的出口是有可能的。从市场的增长潜力来看,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开发对猪肉消费的潜力巨大。

  

  3发展的策略

  

  吉林省计划到2012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0亿斤,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亿斤。 按照猪肉占55%计算,猪肉的增加量将达到22亿斤,以胴体重82公斤计数 ,需增加出栏商品猪1341万头、 二元母猪74.5万头(每头母猪按年提供商品猪18头计算) 、纯种猪9.31万头(每头纯种母猪年提高二元母猪8头)、 原种猪1.55万头(每头原种猪提供6头纯种猪)。按人工授精计算年需要杜洛克公猪3725万头,需要原种杜洛克母猪930头。

  

  3.1 发展思路

  

  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进一步提高“二元一土”与“洋三元”杂交猪品种的比例、培育产业化和规模化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养猪基地、提升基地规模、突破加工、搞活流通、打造品牌、扩大市场。

  

  3.2 发展目标

  

  3.2.1 重点建设我省的三级繁育体系 原种猪场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建和扩建存栏基础母猪1000头的共12个,其中发展杜洛克原种场1个、长白猪原种场4个、大白原种场5个、松辽黑猪原种场1个、PIC原种场1个,另外建设长白山野猪原种场1个(基础母猪300头)、东北民猪资源场1个(基础母猪300头)、扩繁场100个、商品猪场1000个左右,存栏种公猪在100头的人工授精站10个、种猪质量监督测定站1个。

  

  3.2.2 加强引入种猪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工作 通过新引入品种的选育,建立全省的猪联合育种体系,使引入品种猪的性能不退化,并不断提高。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培育“吉松”配套系、“大松”配套系。重点推广杜长大、PIC、杜长本、松辽黑猪等优良杂交组合。

  

  3.2.3 创建无公害瘦肉猪养殖基地和优质肉猪生产基地 建立安全优质肉猪生产小区和大的牧业园区,实行统一标准,凡年出栏在3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均通过无公害猪肉产地认证,初步建立肉猪养殖的可塑源体系。

  

  4产业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养猪业的优势及传统布局,主要是规划3个养殖带: 吉林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四平、长春、辽源市、通化的梅河口市、吉林的舒兰和蛟河为优质肉猪产业带,主要生产三元猪、PIC猪和各种配套系的猪。东部山区除养三元外,重点发展特色肉猪生产,推广松辽黑猪和各种以长白山野猪为遗传基础的特色肉猪配套系。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地区是发展养猪的新区,该地区人员稀少、土地面积辽阔,适合建立大的育肥猪生产基地。

  

  5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

  

  5.1 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提高种猪生产水平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良种多元化生产,扩大供种能力,继续加大对现有重点猪场的支持力度,引入新的品种猪并开展联合育种工作。以各地区的种猪场为核心建立扩繁场,全省建立存栏基础母猪在500头的种猪场200个,重点生产二元母猪。以各县的种猪场和大型养猪大户的猪场饲养二元母猪,重点生产三元杂交猪。

  

  5.2 建立遗传资源场,开展种猪的测定和监管工作

  

  重点保护东北民猪、松辽黑猪、东辽黑猪、军牧一号等地方优良品种和培育品种。在省农科院的特色猪原种场建立东北民猪和松辽黑猪的保种基地; 建立全省的种猪测定制度,对种猪场的种猪实行定期测定; 建立全省的种猪监管体系和系谱档案数据库,实行优良种猪登录制度。

  

  5.3 以优质为目标,对限制养猪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对目前养猪业存在的疫病、药物残留、环境等影响生猪健康养殖的关键问题,组织全省的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重点解决母猪繁殖力低、 仔猪死亡率高的问题,建立产学研联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5.4 建立牧业小区和家庭牧场,加速生猪产业链的建立

  

  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牧业小区和家庭农场,逐步扩大养猪的规模,实行专业化饲养。生猪的产业链包括了养猪生产体系、屠宰加工体系、销售服务体系。产业链可以保证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满足市场的要求,生产的产品较竞争对手低。

  

  5.5 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协会,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政府要鼓励农民建立养猪合作社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体系,鼓励经济人队伍的建立,建全各种信息和技术的服务体系,保证养猪户及时得到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