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靠什么种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之路综述
发布时间 2009-10-23 浏览 21168 次
兴产业。我国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

  政府为主导、公益性定位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今后中国的农业科技之路怎么走,是与会代表普遍关心和积极探讨的一个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之路。对此,孙政才指出,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决定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科技公益性定位。

  据孙政才介绍,今后国家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国家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学会等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和推进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所长王汉中认为,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当是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同时,为了防止科研、推广“两张皮”的老问题,应当改革对科技人员的评价体系,改变目前以论文为主的现状。

  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不懈探索,为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进步之路创造了新的经验,创造了新的模式。如,国家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前已启动水稻、小麦等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盖钧镒认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个很大的创新,促进了科技上中下游一体,做到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使农业科研力量得到了优化整合,提升了农业科技整体合力。

  一些科学家还表示,这些新的举措和实践符合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引导和支持了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我国重点农产品集中,使产学研协作、农科教结合更加紧密,得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欢迎,是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的成功探索,必须坚持下去、不断完善。

  农业科技体制将迎来大变革

  这次会议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机制,不断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力度,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研究都得到足够支持,使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都得到有效支持,使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优秀科研人员和优势科研团队都得到稳定支持,使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也能够得到重点支持。

  同时,努力打破部门、地域、行业、单位、学科界限,不断增强科研、推广、培训等主体的内在活力,积极推进大联合大协作,努力形成农业科技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此,农业、科技、财政、编办等有关部门将密切配合,科学确定科研院所的性质定位,确保创新编制和科研辅助编制数量,推进落实和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科技人员社会保障,稳定农业科技队伍。

  孙政才表示,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层呼声很高,发展任务很艰巨。今后将努力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推动建立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所有农业科技力量都围绕产业需求协同工作,使各类农业技术成果都能从实验室到田间顺利传导,形成需求与科研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

  这次会议还确定,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竞争性、前沿性的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理论和知识创新成果,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掌握一批战略高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同时,切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2  3  4  5  6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