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向红宝书告别
发布时间 2009-08-11 浏览 26599 次
从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中感受人性的回归,从三毛的散文中窥视外部世界的精彩和浪迹天涯的浪漫,从尼采、萨特、尼采、海德格、佛罗伊德等人的著作中寻求思想的启蒙。这恐怕是中国特有的阅读现象。


90年代,物质催生的实用阅读

90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作家签售场面。 阅读开始分化

  随着政治局势稳定,改革开放深入,人性得到最大程度解放。集体意识有所淡漠,阶层的分化,这些都使得国人不再关心同一个社会问题,那种全民闹哄哄地争读一首诗、一篇文章、一本书的情景不再出现。

  禁忌少了,出版市场繁荣兴盛,书店书架如此琳琅满目,国人的阅读空间越来越广阔,大众阅读渐趋理性,并随着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分化而分化。知识分子喜欢读学术著作和文学名著,普通民众喜欢读通俗类图书,年轻人喜欢读励志类图书,老年人喜欢读文史类图书,想发财的人热衷于财经类图书,各专业人士则阅读与他的专业有关的图书……无论是哪一类图书,都有它相应的读者群和市场。


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

纯文学式微

 文学作品逐渐失去轰动效应,尤其是纯文学作品和纯文学刊物,发行量一落千丈。当初走红的纯文学作家们,作品不再畅销。即便在90年代初期一度兴起的先锋文学热,钱钟书热、张爱玲热、林语堂热、梁实秋热、王小波热、周作人热,也难挽纯文学的颓势。当然,本土牛人,朔爷(王朔)和余华90年代同时进入全盛期,颇具代表性,朔爷可说是本土真正大众读物的领军人物。都市年轻读者,谁不知道《过把瘾就死》、《我是你爸爸》、《千万别把我当人》。

  本土大众读物总体更趋于休闲、娱乐和消遣,通俗作品异军突起,夺走了文学类图书的大部分读者。反腐小说、官场小说、侦破小说、青春小说、商战小说,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通俗文学刊物,迅速扩张,逐渐挤占了原本属于纯文学的地盘。踏着《大雪无痕》、看完《国画》、注意《十面埋伏》、面临《生死抉择》……


竞争激烈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们纷纷忙着充电。

实用读物甚嚣尘上

  这个十年中后期,端铁饭碗的人越来越少了,生存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人阅读范围越来越窄,考试、求职、创业、励志等实用读物火热。书店的书架上,外语、法律、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实用类图书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史哲类图书的地盘却有所缩小。实用读物嚣张的时候,三联推出《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海外华人学者名著,同样带来一股清新感和冲击力,酝酿着一波新世纪的文史读物浪潮。

新世纪,网络迎来草根读物时代

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翻拍成影视作品。


大众与精英读物并驾齐驱

   逼近2000年,互联网兴起走进我们的生活,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预示着网络读物时代即将来临。实用和通俗读物继续扩大地盘,阅读继续严重分化,大众读物与精英读物的分界线明显,并驾齐驱朝向前迈进。两种读物的水平,均有所提升,其根本原因是读者品味不断上扬。有些“阅读贵族”列出书单,书名和作者名绝对能把普通人吓一跳;另一种阅读方面的塞外高人,关注的领域让你咋舌。文化历史读物在“闲”的人多了之后,有回升的趋势。


郭敬明是新世纪涌现出的80后作家的典型代表。

草根写作全面开花

 网络真是造福众生,写作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为我们迎来草根阅读与写作的黄金时代。草根未必等于“低水平”,跟网络上的民间写手和新锐80后作家相比,70后美女作家迅速成“旧人“,气势已被盖过。80后韩寒、郭敬明的《长安乱》、《一座城池》、《梦里花落知多少》,一部接一部抛出。魔幻与探险作品的兴起,张牧野很快又把韩寒郭敬明抛在新锐的后列,他的《鬼吹灯》,一部关于盗墓和探险的小说,先在网上蹿红,2006年出版之后,名列销量排行榜之首,聚集粉丝万万千,更带动魔幻探险读物的大跃进运动。古今中外,皆有历史是贵族学科的说法。天涯明月推出《明朝那些事儿》,在全国大受欢迎,体现出网络新锐写手不菲的文史功底,而这样的写手正在一个接一个涌现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