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 2009-07-11 浏览 31630 次
,影响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促发肝炎、癌症、衰老及心血管等诸多方面的疾患。因此清除机体内有害自由基,对于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极易被氧化成为醌类而提供质子H+,故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点。正是由于茶多酚这种强的供氢能力,使其能够明显地清除体内的有害自由基。有试验证明,在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体系(PMIV)中,茶多酚对活性氧自由基(OFR)有很强烈的清除作用,而且其清除能力也大大超过了目前已知的抗氧剂VE和VC。有具体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能力是VE的18倍,是VC的3~10倍[17]。利用茶多酚的这种强氧化能力,在机体内清除自由基,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抑制脂氧合酶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作用[18],使其在防癌、抗癌、抗突变、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治疗肝炎等诸多方面体现出优越的治疗功效。美国的Katiyar Santosh.K等人在对绿茶的研究中为儿茶素(EC)及其衍生物(ECDS)的抗氧强度提供了直接依据,并揭示绿茶对于癌症,特别是皮肤癌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9]。日本的Osawa.T等的研究表明,在对绿茶黑茶中提取出来的儿茶素和茶黄素有强烈的抑制脂质过氧化和DNA因氧化而被破坏的功能[20],此外,还能够调动和激活体内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提高SOD等酶类的活性,促使血浆LPO含量下降,达到保护机体的功能[21]。

   茶多酚在抑制氧自由基,抑制因体内组织中自由基代谢平衡紊乱所致过氧化脂质的损害作用的同时,抗氧化成分还能够防止和抑制毒化细胞及细胞间的传染作用。因此还具有保护肝脏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22]。5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最为常见的疾病,也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它的发病很高,特别是在中老年人当中尤为明显。这是因为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胆固醇开始在体内堆积,血液中脂质含量上升,血粘度升高,流动性下降,极易形成血检,使得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管壁的韧性变小,脆性增大,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高脂血症等。近年来,国内外大批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凝、促纤溶、抗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等功效。

   翁品光等[23]用实验犬在深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的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茶多酚对冠状窦静脉血中血清MDA浓度和SOD及CPK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清除和抑制氧自由基,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

   有人用茶多酚喂饲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六周后,大鼠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就明显地低于高脂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明显高于高脂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人们茶多酚能防治高脂血症[24]。动脉粥样硬化(As)是诱发人类心血管的主要因素。日本有专利报导用茶儿茶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25],在我国利用茶多酚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也已经进入了临床阶段。

   日本的并木和子[26]提出茶热水浸出液中的EC,EGC,EGCG对胶原和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都具有抑制作用。Sagesaka.Y等用雄性日本白兔血浆离心制得的实验用血小板作了EGCG与阿斯匹林抗凝效果的对照实验,证明EGCG在0.2mg/ml时就能完全抑制胶原引起的血小板凝聚,从IC50值比较其效果与阿斯匹林效果相当。有人用茶多酚喂饲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六周后,体外血检形成,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浆纤维蛋白原含等多项指标也显示了茶多酚动物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降压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Yokozawa等[27]用腺膘呤诱致大鼠做成高血压和肾衰模型,然后用绿茶中提取的tannin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发现大鼠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压均有下降,尿中血管舒缓素、前列腺素E2及钠的含量增高,但血浆中肾素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也没有改变。据报道茶多酚能够改善肾功能[28],治疗肾衰竭[29]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抑制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治疗原发性及肾性高血压。6 抗过敏及消炎作用

  茶多酚具有抗过敏作用,在以往对其抗过敏作用的研究中,Oheu

  

   Hirobum等[30]经实验证实,由茶叶中分离提取出来的四种儿茶素类成分:EC、EGC、EGCG和ECG能够抑制由化合物48/80诱导的大鼠外周胎大细胞的组胺释放。其中EGC、EGCG和ECG对组胺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Sugiyama K等[31]也作了同样的实验,表明60%抑制浓度的ECG、EGC、EGCG比目前的抗过敏药Tranilast的抑制效果分别强2倍、8倍和10倍。 Yumie,M等[32]和Hara,Massahilo[33]研究结果发现,茶多酚对透明质酸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茶黄素双没食子酸的抑制活性达99.1%。儿茶素主要抑制快速过敏反应,而对迟发性的过敏反应作用不大[34]。

   此外,有动物实验表明:(-)-epicatechin还具有消炎抗感染活性,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角叉素诱导产生的大鼠的足部水肿。并且还对囊液的蓄积,内芽组织的生成及慢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35]。7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日本的Mizoguchi, Yasuhiro等人[36],通过研究发现Cianidanol能够促进人体外周血液中单核细胞的淋巴转化,刺激巨噬细胞激活因子,使巨噬细胞活性增加。同时引起白细胞介素1分泌增强,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他们又经过一系列的体外试验,如淋巴转化、巨噬细胞活性、T细胞E花环的形成以及抗原反应后指出Cianidanol可以作为一种免疫刺激性药物被应用[37]。

   有趣的是,匈牙利Feher,J等[38]在对慢性肝炎、肝损伤的研究中还指出Cianidanol在某些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而在其它一些试验中又显示出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茶多酚在免疫功能上的调节作用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8 其它

   茶多酚不仅具有以上几方面的药理作用,而且还具有胃肠保护功能,对降血糖、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功效。此外,还有零星的报道表明茶多酚可用于抗龋齿、消除口臭、减肥、美容等。

   综上所述,已有国内外众多的学者报道了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诸多的作用。茶多酚的抗癌、抗衰老、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保肝护肝等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清除机体内有害自由基的作用有关。目前,茶多酚已被批准作为一种食品抗氧剂应用。在匈牙利,儿茶素作为保肝药物已经上市。在国内,茶多酚也已作为心血管治疗药物投入生产。但是,茶多酚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还只停留在试验阶段,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使其能尽早地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Mori,Akihisa et al. Phytocheistry. 1987,26(8):2231~2234.

  

  

   2 Niahino,Chikao et al. Agric.Biol.Chem. 1987,51(1):139~143.

  

  

   3 Sakanaka,Senji et al. Agric.Biol.Chem. 1989,53(9):230~2311.

  

  

   4 Hara,Yukihiko et al. Nippon Shokuhin Kogyo Gakkaishi.

  

  

   1989,36(12):951~955.

  

  

   5 Nishiyama Pyuzo et al. Nippon Nogei Kagaku Kaish.

  

  

   1975,49(12):629~633.

  

  

   6 陈宗懋.茶叶文献《茶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

  

  

   7 Okubo T. et al. Biosci. Biotech. Biochem. 1992,56(4):588~591.

  

  

   8 日本工药信息,1990,2(2):24.

  

  

   9 Bumard D.L. et al. Chemotherapy. 1993,39(3):212~217.

  

  

   10 Sakanaka, Senji et al. Jpn. Kokai Tokkyo Koho JP. 01,265,023

  

  

   [89,265,023] (cl. A61K31/35) 23 Oct. 1989,Appl. 88/91,155,13 Apr.

  

  

   1988,5pp.

  

  

   11 Crance, J.M. et al. J.Med Virol. 1990,31(2):155~160.

  

  

   12 Okasa, Fumio JARQ 1978,12(1):27~32.

  

  

   13 Inouye, Yoshio et al. J.Antibiot 1989,42(10):1523~1525.

  

  

   14 中草药.1993,24(9):496~502.

  

  

   15 张志学.茶叶.1986,1:6.

  

  

   16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0):620~621.

  

  

   17 陈德彪等.福建茶叶,1990,3:14~16.

  

  

   18 肖伟祥等.蚕桑茶叶通讯,1991,3:5~7.

  

  

   19 Katiyar, Santosh K. et al. Cancer Lett (Shannon.

  

  

   Irel)1994,79(1):61~66.

  

  

   20 Osawa, T. et al. Int. Congr. Ser. Excerpta Med.

  

  

   1994,1058(Frontier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333~336.

  

  

   21 杨敏等.中国肾脏病杂志,1994,10,10(5):287~289.

  

  

   22 Leginov A.S. et al. Ter Ared. 1986,58(2):73~76.

  

  

   23 翁品光等.江苏医药,1993,19(7):370~371.

  

  

   24 沈新南等.营养学报,1993,15(2):147~151.

  

  

   25 Tsunoda Takami et al. Jpn Kokai Tokkyo koho JP

  

  

   06,56,686[94,56,686] (cl A61K35/78) 01 Mar. 1994 Appl 92/227,870 04

  

  

   Aug. 1992;5pp.

  

  

   26 并木和子.日本食品工业学会志,1991,38(3),189~195.

  

  

   27 Yokozawa. Takako. et al. Biosci. Bioteehnol Biochem.

  

  

   1994,58(5):855~858.

  

  

   28 Oora Hikokichi: Yokozawa, Takako (Tsumura & Co) Jpn. Kokai

  

  

   Tokkyo Koho JP 05,43,459[93,43,459] (cl. A61K31/35) 23 Feb 1993,

  

  

   Appl. 91/223,667 09,Aug,1991:5pp.

  

  

   29 Tokozuwa, Tuakako et al. Jpn. J.Nephrd 1993,35(4):321~327.

  

  

   30 Oheu, Hirobumi et al. Fragrance J 1990,18(11):50~53.

  

  

   31 Sugiyama K. et al. The Organizng Committee & ISTS. 1992,342.

  

  

   32 Yumie,M. et al. J.Food HYg. Sec. Jpn. 1990,31(3):233~237.

  

  

   33 Hara Massahiko et al. Jpn. Kokai Tokkyo Koho JP

  

  

   06,09,391[95,09,391] (cl. A61K31/35) 18 Jan. 1994,Appl. 92/190,203

  

  

   25 Jun. 1992,4pp.

  

  

   34 Kim. Chang Johng, Chung, Tin Mo. Yakhak Hoechi

  

  

   1990,34(5):348~364.

  

  

   35 Swamalakshmi, T. et al. Indian J.Pharm. Sci. 1981,43(6):205~208.

  

  

   36 Mizoguchi, Yasuhiro et al. Arerugi 1986,35(6):422~427.

  

  

   37 Mizoguchi, Y et al. New Trends Peptic Ulcer Chronic Hepatitis,

  

  

   Proc.Int Symp. Jpn Soc. Gastroenterol 1985,(Pub.1987)2,267~273.

  

  

   38 Feher, J et al. Drugs. Exp. Clin Res. 1984,10(8~9):549~562.

  

  

  收稿日期:1999-03-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