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篇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3005 次
实是衰落,再 由衰落进一步提出改革或振兴。所以,明确地说,我国茶业和茶叶科 技的近代改革,当是上一世纪90年代,而且主要是90年代中期以 后的事情。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不同阶级,各派势力,以不同方式反 对外国侵略、反对朝政腐败,要求社会变革,要求学习外国技能等革 命和爱国意识最为高涨的时期。在上世纪90年代,对我国改革和科 技发展最有影响的,主要是洋务和维新两派和附属或游离于这两派之 间的知识分子。其中尤以洋务派为最力。如1894年,湖广总督张 之洞为减少两湖茶商亏累,就直接进行过运输红茶至俄试销的努力 ① 。至于维新派,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就夭折了,但其经济和文化方面的 许多主张,如要求“振兴商务、农务、工业,奖励工艺创新,开矿筑 路”;“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校,设立译书局,允许自由创立报馆 、学会和派人出国留学”等等,还是符合社会需要在后来以至民元以 后仍继续奉行。为了吸引和争取更多的士人参与、支持洋务及维新, 两派特别是维新派在北京、上海、湖南、天津等地成立和创办了很多 学会及报刊。它们传播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也带来了很多近代科学 技术的信息。这些说明,在19世纪末的近代改革大潮中,那些具有 爱国和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实际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和影响。这里 还需补充说一点的是,当时茶业在全国还没有学会和专门的科技人员 ,其改革和近代茶叶科技的介绍,主要隶属于农学会和由《农学报》 刊载的。

  上面这些情况,也即是说我国茶业由极盛一下坠入衰落的低谷, 不是在别的什么时候,而正是在洋务派自强求富,维新派要求保护资 本主义发展和农学界宣传“务本兴农”的高潮之际。所以,我国茶业 的骤然败落,不但成为洋务、维新和务农知识分子用来说明他们主张 或宣传改革的现实最好理由,而且也是他们用来标榜和实现自己改革 和希望的最好出发点。

  不妨随便举例来说。如当时任户部员外郎被维新派推选为“强学 会”会长的陈炽,其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一月二十九日的 “条陈茶政”的奏折中就提出,“中国茶务昔盛今衰,其故有三”: 一则是印度、日本仿种太多,一则是洋商之抑勒太甚,一则是山户和 商人互相忌嫉、抬价,以致使茶务“江河日下”,补救无从。严格说 ,陈炽分析我国茶业昔盛今衰的这三点理由,并无抓住根本;但其后 面提出的“补救”四法,却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不少维新者的看法。其 补救第一法是“参用机器”,克服人工炒焙不匀的缺点;二是准设小 轮,江西、湖南需经鄱阳、洞庭之茶,可不受风雨之阻而免遭西商抑 勒;三为设立公栈,茶货不单独而是集中和外商议价,变由洋商为“ 由吾操纵”;四曰暂减厘捐,印度茶叶便宜,是因为税轻。这也是清 朝政府关于我国茶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和怎样改革的早期文献之一。 洋务派对茶业改革的关注,也以张之洞为例。1898年,张之洞在 《饬江汉关税务司设立厂所整顿茶务札》中,对其振兴茶业的观点, 表述得也很清楚。他说,要整顿茶务,挽回茶利,关键是要抓住“栽 种必明化学,焙制又须机器”这两点。要做到这两点,“非合各富商 之力,纠股设厂,延请洋人督率教导”。这一点,张之洞把茶业的“ 洋务”,实际变成了“洋人之务”。他对江汉关税司的穆和德十分赏 识,称他“于茶务目击情形,深明利弊,极愿为中国茶务谋补救之术 ”。因为这样,所以张之洞把湖广“筹划种茶制茶之良法,在汉口或 产茶地方设立厂所”等振兴茶业的大权,全部交给了江汉关税务司, 要他们寻访明理茶商,“商集股分,以及如何购机制茶,以成佳茗; 购地试种,以期推广;并延请洋人,酌雇印度工人” ①等事务,都交 给了穆和德。张之洞此文,不是纸上说说,规定“札到”,就要立即 “按照上项札行事理”。是实实在在推行茶务改革的。至于农学会对 振兴茶业的重视,可从《农学报》刊文的情况也多少看出一点。《农 学报》发刊词中提到的该刊内容“门目”,有农理、动植物学、树艺 、畜牧、林材、渔务、制造(如酒糖酪罽之类)、化料、农器和博议 十类 ②;茶只是其中“树艺”中的一种作物。可是,我们查阅189 7—1898这二年的《农学报》后发现,在每期薄薄的一二十页文 字中,有关茶叶的奏折文札、茶事报道和国外科技,期期多有,其内 容超过蚕桑、树艺和畜牧,占居最大篇幅。那么,当时我国有关方面 ,为什么对我国茶业和茶叶科技的近代改革这样重视呢?显然,这绝 不是因为茶树栽培面积大或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等原因,而主要是因 为其长期来一直是我国重要出口物资所决定的。

  从上面例子可以清楚看出,我国茶业和茶叶科技的近代发展,不 但一开始就和我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务农会的农业改革相联系和 结合,而且实际也成为这些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或重点。因为这样, 所以我国茶业和茶叶科技的近代改革,就不但带有某些洋务和维新派 的特点与观点,而且大体上也采取了与我国农业近代发展基本相应的 路子和方法。具体来说,如梁启超为《农学报》写的发刊序中所讲: 其路子就是“近师日本,以考其变通之所由;远摭欧墨(美),以得 其立法之所目。” ①说明确些,也就是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和学 习欧美的科学和技能。这一点,在《农学报》的内容中,也反映得很 明显。其编辑部有懂日文和英语的编辑各一名,译文栏目也分“东( 洋)报”和“西报”二栏,每期日本和四方报刊译文的字数也大体相 近。在日本译文中,对明治维新的经验,尤为重视。

  如光绪二十六年,《农学报》的主要编辑罗振玉,还特地编写了 《日本农政维新记》一文,以大事记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明治维新三 十年来日本在农业改革方面的主要活动和具体经验。

  《农学报》刊登《日本农政维新记》,也是针对其时我国关于农 业包括茶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实际而发的。在 上面提过的张之洞和陈炽的看法就不一致。陈炽提出振兴的四法是使 用机器、添置轮船、设立茶栈和减少茶税;张之洞的茶业发展,只提 运用化学栽种和机器制茶二条。

  《农学报》编辑部的意见,也是二点,其称中国茶利日替,其故 有二:“一由于华商资本太薄,不能久持待价,至堕西商算中;一由 于中华焙制不合西人口味。” ①如何挽回呢?他们提出,一是厚其资 本,一是改用机器焙制这样二条。愈说愈玄,浙江瑞安有人在一份条 陈中说得更简单:“纲者何?设公司以揽茶务是也; ②”认为只要成 立了公司,一切问题就可解决了。总之,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我国上下各地,围绕茶业发展,确实提出了不少的方案和意见。但是 ,实际情况又怎样呢?这犹如英人在报上讽笑的那样:所“进变通新 法之说虽众,皆如马耳之射春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