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见过的茶馆不少了,要去参观这样一个营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茶馆,往多了算,半个小时应该足够了,可是没想到三个小时过去了,还没能把整个茶馆转上一遍。而看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点一滴,再要通过笔端形成文字恐怕就只有这一点一滴中的点点滴滴了!
穿过3进式的院墙,我们来到了二楼徽派风格的小院内,院内共有11个包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里还有专为女性设计的三个包间:“淑雅轩”、“玉人坊”、“秀水轩”。可以想象得到女性朋友在这柔美的灯光、温和的色调下会有多么娇媚可爱、舒适自在。每个房间又各有特色,比如“淑雅轩”的墙面就积满了红色的玫瑰,据说这些玫瑰都是福宝阁全体员工一个一个摘回来堆叠起来的,每一朵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祝愿。
四楼以过道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是5间创作室,供书法绘画艺术家创作之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业商务活动的场地;西面主要就是三套客房。为了配合茶楼文化事业的发展,福宝阁置业有限公司还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与创作室遥相呼应、良性互动。2001年,这里还承办过“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受到文化部的肯定。茶客们在这里不但可以享受喝到高品质的茶,更可以欣赏到韵味悠远的艺术作品,要是文物、艺术品收藏者,说不定就能从这里淘到梦寐以求的艺术珍品。整个茶楼向东的一面都是玻璃墙壁,创作室自然也不例外,隔着这玻璃墙面,车水马龙的德福巷几乎尽收眼底,春日的阳光懒散地在屋内铺散开来。面对众多古今书法字画真迹,在清明宁静的气氛中,握起桌上的画笔,尝试着创作自己的作品,困了,就品上一杯香茗,累了,对面就是照着四星级标准配置的贵宾房,享受这样的待遇应该配得上古人所谓的“大隐隐于市”了吧!
茶馆不同区域的墙面上都有不同的装饰,像“茶”字不同写法构成的“百茶图”,“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个方位神构成的浮雕,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字模等等。最吸引我的就是,曾在徽州古民居内见过的木雕镂窗这里竟然也有,据说加工这种镂窗的雕刻技艺早已失传了。想来,即使不懂欣赏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单单去听茶艺小姐对这些饰品背后的典故的讲解也是件快乐的事。
有意思的是,茶馆内各个包间和厅堂的名号中,除了三个女性包间和五间创作室外都有个“福”字,与茶馆所在地“德福巷”和董事长“王福全”形成映衬,有意思的是所有包间的名牌号加在一起又构成了一首诗,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中华“福”文化。不止于此,员工们也都有标示,像“普天乐”、“莫等闲”、“寻龙剑”、“观音泪”、“广寒月”,每个标示都与员工自身个性特点相结合又与他们的工作性质相一致,而且这些标示放在一起也是一首诗。
当我们走上五楼多功能厅的时候,这里正在对新来的茶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虽然摆满了整洁的桌椅,但依然显得空旷开阔,正前方又是一个水榭亭台,与一楼精致典雅的演艺亭相比这里要大气得多。偌大的多功能厅,既可以接待学术会议、旅游团队,又可以作为新闻发布会和茶艺表演的场地。
三楼有日式、欧式、泰式、现代中式等不同风格的包间6个,主要供商务会谈之用。在这里,在豪华包间“德福宫”内,我们有幸见到了董事长王福全先生。董事长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不爱上报纸、不爱上电视,但是对茶业的爱好却是出奇的浓厚。为了筹建福宝阁茶楼,他曾带领工作人员,亲自驾车,历时近一个月,行驶万余公里,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名茶区,走访了各地的名茶馆。
这位做乡镇企业起家的老板在创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