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易经》
发布时间 2010-03-21 浏览 53905 次
求自然。火炉砂铫,紫砂壶壶瓷杯,均要本土本色,茶叶茶汤均要本香本味。茶叶,不设色,不加香,色求清淡,味求纯真。本香本味,方可亲近自然、品韵本原。其次是人求专心。专心方能致“静”,方能与“天”沟通。“静”是茶人的一种审美修养和体验。“归根曰静”。心“静”,方可虚怀若谷、洞察分毫,象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天地万物。品茶必须是“忙”着和“闲”着的人“静”下心来。四德齐备而茶叶上等,这是客体的完美,加上主体的“虚静”,使得心灵格外空明,精神不断升华净化,“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人一旦能达到清明如镜的境地,则可以鉴天地之变,观万物之化。茶使人心静,茶使人智灵,品茶人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通玄会,可通达“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达到“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自由世界。所以,品茶论易,谈天说地,说古论今,交朋结友,一切的人事活动和心灵感悟都可以借助茶来表达。
    茶性阴,但阴太盛则需资阳气以相补,其中真正体现了阴阳相济之理。
    茶圣陆羽《茶经》所载茶具的形制充分反映了他对周易阴阳理念的理解。他在《茶经》中说:“(茶)木如瓜芦,叶如卮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棕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采得蒸焙封干,有千类万状也。”
    古人深知茶道之变化,因为茶性最容易改变。茶叶也最容易吻受异味,如果包装不当,周围的气味很容易被茶叶吸收而导致茶叶窜味。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
    茶道,讲求洗茶、泡茶、闻香、啜饮各个程序,不得矫情。不同的茶,有的清淡,有的浓酽,有的在若有若无之间,有的却厚重得化不开来。
    茶可以为饮,为食,为药;茶可以为听,为赏,为悟;茶可以为诗,为画,为书。中国茶道从远古的《周易》中承传了变易之道,种植有变化,采收有变化,制作有变化,品味有变化。茶道以一种奇特的形式流传世界,年年在变,月月在变,日日在变,变出博大,变出雄伟,变出壮观,变出精微。

                                  17.jpg

1  2  3  4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