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人多势众,垄断了茶行、钱庄、典当、票号等暴利行业,成为赊旗店商民领袖和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赊旗店山陕会馆内,有“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和“公议杂货行规碑记”两通碑。第一通碑为核定戥秤行规,是全镇商号公律契约。第二通也属全镇公律规范,被称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商业行会游戏规则”。规则有十五六条,每条都附有处罚措施,一般罚银五十两,这是中等商户一月赢利,罚得相当重,其中有一条是“银期不得过期,如违者按生意多寡出月利”,镇上的票号都是山西人的,这是对他们的保护性的条例。
“这两通碑刻立于山陕会馆内,足证山陕商帮在此地举足轻重。”《晋商茶路》一书道。
会馆内还有一通“过载行差例”碑,细看十分有意思。
每到夏秋之际,南阳各官署要搭凉棚,所用苇席由赊旗店过载行承担。可官家的贪婪不断增加,“一日复一日,以一倍十”。大家伙儿苦不堪言,推选行头与官府交涉,谈成一个定额,赶紧立碑铭记公示,有点像“示威”,也是斩断官方“再复加增”后路。
过载行主要承揽船与船、车与船、车与车间货物装卸、运转业务,大过载商有运输工具、装卸工人,提供一条龙服务。据碑记所载,官府核减支席数量,每年4840条,以行内员工每两人支一席片来计,赊旗店过载行总行业人员在万人左右。
晋商在赊旗店不经营过载行,但过载行碑却立在它的地盘儿,为什么呢?
《万里茶路话常家》一书分析说:“晋商在赊旗店商品以茶叶为大宗。茶叶在赊旗店有批销集散,但所占比例很小,大多数茶叶由此登岸,转而车拉畜驮,作为一次转运,主要是同过载行打交道,年长日久,关系亲密。过载行人数不少,但它是辅助行当,业务有赖大商家支持,对山陕帮敬奉有加。投之旗下,不仅有业务保证,且能求得庇护。”
李明汉认为,赊旗店周边密布的会馆见证晋商实力,确立独有权威。而会馆内包括碑刻在内的文化遗存,则是晋商软实力的体现,是晋商“以义制利”、追求公正的儒商理念的体现。
社旗县桥头镇山陕会馆里的这些残碑断碣,表明当年这里也曾是商业相对繁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