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成拍场“宠儿” 王琦《糊涂即是仙》350万成交
民国瓷器近些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表现越来越好,有成为艺术品拍场“宠儿”的趋势。近期,民国“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绘制的瓷板画《糊涂即是仙》在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以350万元价格成交,从而引发藏家对民国瓷的更多关注。

张志汤《春风又绿江南岸》(瓷板画)
民国瓷指1912年至1949年期间生产的瓷器作品,由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使得当时的陶瓷业整体上处于一个萧条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时期生产的瓷器大不如前,在上世纪90年代,民国瓷的价格多在万元左右,就算名家王步绘制的瓷板画也不过十多万元。
但是,近年来,民国瓷的价格逐步攀升,渐渐从拍卖会的附庸品,跃升为主角之一。在2007年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一对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花鸟纹天球瓶,以22.55万元成交;同年3月,中国嘉德“瓷器、佛像、玉器、工艺品”专场中,推出了60多件民国瓷器,其中,汪野亭创作于1930年的一件绘粉彩山水方笔筒,估价仅3.5万至5.5万元,成交价竟达25.3万元;而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成交率达91%,成交的拍品主要以“珠山八友”的瓷板画为主,其中成交价格最高的是王琦的《糊涂即是仙》,落槌价高达350万元。
对王琦的瓷板画拍出350万元的高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自强并不感到吃惊,“民国早期的景德镇瓷器,从造型、釉色各方面来说档次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珠山八友’等名家绘制的作品,不仅本身漂亮,而且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王琦的作品拍出这样的价格,我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赵自强表示,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像高古瓷、明清瓷器的精品都被不少藏家收起来,不轻易出手,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一些买家转而寻找一些瓷器收藏的新领域。
有专家表示,民国瓷难与明清瓷器媲美,整体价格上涨有盲目竞价之嫌,不过民国瓷中不乏名家精品,其本身亦具有时代的创新性,未来应有上涨的空间。
(韶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