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采茶灯成功“申遗” 传承与发展迎新机遇
日期:2015-02-19 浏览:328次 
龙岩采茶灯成功“申遗” 传承与发展迎新机遇

“采灯是龙岩一张真正的名片:龙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是采灯,龙岩城区最好的雕塑是采女,最多人哼的小调是采曲。”这是龙岩作家邱德昌对龙岩采灯的评价,也道出了龙岩人民对这项传承200多年的古老舞蹈的浓情。

200多年里,采灯的传承之路几经沉浮,辉煌时,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口头文化遗产”收藏;低谷时,传统表演者仅剩八九位老人。在历经10年,因准备不足、申报方向偏差,3次落选国家非遗名录后,2014年11月,龙岩采灯终于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遗”成功,让采灯的传承与发展迎来新机遇。

龙岩采灯源于山采

“龙岩采灯”起源于新罗区苏坂镇美山村,是流传于龙岩城乡,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舞蹈起源于劳动人民的采活动,组^***员有公、婆、采姑、武小生、男小丑等,表现一群天真烂漫的山乡姑娘手提篮,跟随公、婆跋山涉水,上山采的情景。

据传280年前,美山村林氏十七世祖,从山劳动中提炼舞蹈语汇,吸收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歌舞、说唱及民间小戏等艺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加工、提炼,创作了“采灯”。采灯被视为吉祥舞蹈,多在新年、庙会、踩街、喜庆期间表演,由于扎根民间,贴近生活,特色浓郁,采灯在我国东南沿海也广为流传。

198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复函龙岩县文化局,确认龙岩美山村系“龙岩采灯”原产地,并把原始曲谱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文化遗产”收藏。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上,采灯音乐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入场曲而响遍世界。

传承遇困难 表演程式少一半

龙岩采灯蜚声海内外,几百年传承更让它深种于龙岩人心中,但近年,采灯的传承并不乐观。

据悉,采灯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随着很多民间艺人老去,采灯逐渐失去生存繁衍的土壤,表演程式从原本的五六十种,到现在只剩下三十多种。

新罗区文化馆馆长兰茂林介绍,现在能表演传统采灯的,只有美山村的八九位老艺人,他们大多年过八十,“原始资料、道具遗存也比较少”。目前,采灯的省级传承人中,仅剩下黄淑霞一人。

美山村中,年过八旬的老艺人林昌鼎,家族表演采灯已经200多年,他曾演过采姑娘、公及婆等多个角色,但如今,新的表演和他们那时已经不同,“化妆、头饰变了,唱法也不同,我们是放在喉咙里唱,新人是唱出来,虽然嗓子更亮,但我还是喜欢老演法,更有味道。”

加强传承保护走进社区、校园

为了更好保护采灯,进一步传承和推广,新罗区采取了众多措施。

2008年,新罗区成立龙岩采灯研究会,着手加强采灯人才队伍建设,在每个村(社区)都成立至少一支采灯表演队。2009年,龙岩曾由万人进行采灯表演,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志在保护,关键在传承与发展。”在兰茂林的眼中,采灯的保护不仅应该保持其最原汁原味的舞蹈,也应不忘创新,将舞蹈编排与音乐发展结合起来。

在起源地苏坂镇,采灯还走进校园,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排练项目。根据学生特性,改编后的采灯让学生们不学唱腔,只学舞蹈动作,增强了趣味性与吸引力。

此外,采灯还进了剧团,加入二胡、笛子、琵琶等乐器,改编成爵士版、少儿版采灯,“音乐改编了,但最基本的舞蹈步伐却保留着”。产业化开发也是保护采灯的一个途径。建设采灯主题公园、成立采文化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采扑蝶文创产业园等先后完成。

从2005年起,历经10年3次失败,龙岩采灯“申遗”终成功。据悉,新罗区将制定近期和长远的采灯保护目标和措施,让龙岩采灯更好地传承下去。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美国纽约掀起喝抹茶热潮 衍生抹茶.. 下一篇云南南涧县茶叶产业迈上发展新台阶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不同类型采茶机的工作原理
  从茶树顶梢采收新嫩茶叶的作物收获机械。按采摘方法不同分选择性采茶机和非选择性采茶机两类。选择...
第二届“蜀涛之春”采茶文化节开幕
采茶中国民间歌舞体裁的一种。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第二届“蜀涛之春...
“车顺号”商标历经五年,终于维权成功
  如果不是为了从别人手中追回被抢注的“车顺号”品牌,车顺号第五代传人车智洁如今或许不会是一个茶...
大渡岗茶场实现采茶机械化
顶着烈日,三五成群的人拿着几架看似笨重的家伙和像白色纱巾一般的东西,正在茶园里忙碌着,乍一看,让...
“景生一号”茶种嫁接获得成功
茶树嫁接是茶树品种改良,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措施。入冬以来,景东县农业局茶试站加大茶树优良品种“景...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