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青花瓷与前代比较有何特点
答:清同治(1862—1874)时期,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政,清^***的颓势难以挽回。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更趋萎缩,虽然在同治五年(1866)时重建官窑,但生产工艺低下,产品质量粗劣。传世品中官窑青花的数量超过了咸丰产品。
胎釉:官窑器的胎体较为洁白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也有的较为轻薄。官窑器釉色以粉白居多,少数泛青。民窑器则淡青或淡灰,釉层比较稀薄,透明度较差。其色调较为复杂,有青灰色、青褐色、青紫色甚至青黑色,浓重或浅淡均有,青花都有飘浮感。
器型:在造型上多承袭传统,有的从规格到纹饰都雷同于前朝。此外,官窑青花瓷器中还有许多题“体和殿制”款的器物,这是专为慈禧烧制的专用瓷,质量精致,并且数量较多,饰有云龙、梅竹、兰菊、水仙、葡萄等纹饰。官窑器中另有如缠枝莲赏瓶、竹石芭蕉玉壶春花瓶、缠枝莲纹盘、岁寒三友图盘等都十分精美,远胜于咸丰官窑。民窑器多造型粗壮,瓶的颈部和颈部都较粗,罐的底足变大。民窑器以日用器皿及婚嫁瓷为多。
纹饰:纹饰风格图案化,笔触较为呆滞拘谨。内容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突出的是较多采用荣华富贵、吉祥如意等寓意的内容,如“马上封侯”、“状元及第”、“五福捧寿”、“八仙庆寿”等。此外,有用白描青花技法绘成的纹饰,勾勒线条较粗。青花勾连喜字纹在瓶、罐、茶壶、盘上均可见到,“喜”字已逐渐变大。
款识:官窑器以楷款为主,款识有“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或“同治年制”四字两行竖式排行,字体工整,布局严谨。还有署“体和殿制”款的,是慈禧太后的专用瓷器,所写篆书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民窑器多用红彩印章式篆书款,字体均草率,欠工整。

清同治青花缠枝花卉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