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青花瓷:元青花的发现之旅(2)
墙外开花墙内香之一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移植来形容元青花最初的肇始最是适当不过。
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是英国佳士得拍卖出去的,而它之前的拥有者则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青年哈恩。哈恩在一次搬家清理时,将一只平时用来放CD的旧陶瓷罐清理出来,尝试着送到当地的拍卖行去寄卖,跑了两家都被拒绝了,他失望地将瓷罐遗忘在一家拍卖行,就和朋友喝酒去了。直到有一天,佳士得拍卖公司驻荷兰的代表看到了它——佳士得展开它的“金手指”,开始在全球巡展这只瓷罐,做足了先期文章,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这只瓷罐的身影。所有华人的血脉归属感被佳士得充分利用。最后,英国古董商埃斯凯纳奇在一群华裔的围剿下突围而出,以1568.8万英镑的天价拍得。拍卖结束后,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全世界有十几万家媒体先后报道了中国元青花大罐天价成交的消息。英国当地报纸纷纷以“对一件蓝白色的中国古代瓷罐疯狂出价”来描述这场拍卖会。
对于此次拍卖,说法颇多,有人对拍品的真伪提出质疑,有人则对拍品的天价成交表示疑惑不解:值吗?亲临拍卖现场的香港资深文物鉴定家兼经济人翟建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最后两位竞价者对元青花的实际价位并不很了解……”
由此可见,元青花的始作俑者并非华人,也不是在瓷器收藏领域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而它所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突然“青花遍地香。”一时之间,收藏市场街头巷尾捷报频传,许多刚入圈儿的新手,一上去就按图索骥、暴买元青花。有的买了上千件“元青花”,整整摆放了几间屋子。同时也带动了一些相关行当,如鉴定公司、文物修补店、古玩城,等等。一些所谓的“元瓷”鉴定专家更是成为各家鉴定公司哄抢的“香馍馍”,就连书店、书摊上有关介绍元青花瓷知识的书籍也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真是一片元青花的“香雪海”。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