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残破古籍工序(一)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产生书籍最早的国家之一。纵观横看古籍的发展史,尤其是目前存量众多的明清古籍,无论是印刷术还是装帧形式,乃至纸张等,堪称一绝。
但是,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古籍,久经了风风雨雨岁月的考验,遭受了多少次无情的天灾人祸的劫难,加上管理不善而惨遭虫蛀鼠咬,潮湿霉变或板结似砖……严重的残破古籍千洞百孔,纸散字碎,无法翻阅,似同死囚一样,丧失了古为今用的价值。
抢救修复这些濒临死亡的古籍,是当务之急。
装修古籍,在我国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顶峰。
古籍修复技术要求很高,技巧细腻多样,每道工序操作严格,修复的古籍,必须保证做到“整旧如旧”。
这里简单介绍修复古籍的主要工序,都是代表着数千年来,无数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一 会诊病情、制定修复方案
在修复残破古籍前,必须仔细审查该书的年代、装帧形式、破损情况和纸张等,根据具体破损情况而制定修复方案。
二 拆书数页
有不少残破古籍的页序残缺,或因先人装订时前后顺序的错放,在拆书前或后,必须用铅笔记下原书顺序,如错放顺序的应及时纠正,以利于修补完毕,顺利地装订成册。
三 选配修补纸
选配合适的修补纸十分重要,因为明清刻印书的纸张,在今天已经难以找到,现在普遍采用染色仿古纸或专门请传统手工造纸的师傅按古籍纸的结构配方而制作。
四 清洁书页
当一册虫蛀严重,书内污浊脏物不少,同时还有霉斑等时,必须细心地用软刷,镊子去清除脏物。当书页霉斑累累影响书品的质量时,必须小心又熟练地进行技术处理。有些容易烘染走色的红、蓝格纸书,不能按常规技术处理,需特殊处理。
当一册古籍,由于潮湿或水浸等原因,由于长期重物压实而形成了严重粘连或硬梆梆的书砖而无法用常规技术揭页,必须根据古籍的纸质不同而灵活处理。如拉力强度较好,可以采用浸泡洗净揭页;如纸质脆腐碎散,则用蒸气洗揭法;如二者兼有,可以按二法轮换灵活处理。
五 修补
古籍破损情况复杂多样,一般以虫蛀为多见。如属纸质拉力较好,虽虫蛀孔洞大小不一,蛀洞多多,必须采用修补法。补洞后撕纸宽约0.25—0.35厘米为佳。补洞后,同时用湿毛巾轻敷去掉周围浆糊余迹。
书页碎散脆腐,可用裱。
火烤焦脆,必须用裱。
修补后的书页,可放在干净的报纸或簿纸等上,然后再覆盖一张干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