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中国神话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

中国神话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中国神话
 
   茶源于神话,茶与中国神话结下了不争之缘。
 
   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是中国先民的一种生存观念、自然观念和宇宙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一种文化理念、想象意识和民族文化性格的表现,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化心理与思想智慧的结晶,是被认知的自然客体在万物有灵的人类主体心理上的最初投影。
 
   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神话,这部神话属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畴;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有本民族的神话传说,用以阐释自己民族产生发展的伟大历史,这部历史就是文化民族学的研究范畴。
 
   神话传说,赋予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深邃的文化底蕴,蕴涵着千古传诵的文化精神。没有神话的民族,是浅薄的民族;没有神话的文化,是浮泛的低俗文化。
 
   中国神话,形成于中国绵邈久远的原始时代,是原始中国人的生存、生活、幻想与憧憬的生动记录,是中国原始文化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中国文学艺术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之源。
 
   比较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中国神话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1)原始神话以女性为主体,如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羲和生日、嫦娥奔月等,都以女神崇拜为中心,充分反映了中国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2)原始神话的英雄崇拜,与西方神话有某些共通之处,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炎黄大战中原等,以男性英雄神和神性英雄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形态进入阶级社会和由女性主宰向男权主义过渡的转变。
 
   (3)中国神话,是中国农业文化的产物,关注自然,关注农业,关注人的自下而上环境和生活环境,如女娲补天、羿射十日、鲧禹治水,以及日神、月神、雷神、雨师、风神、谷神、河伯神、土地神、五方神等神话传说。这种神灵崇拜,都着力于自然与自然力的神化,反映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的农业文化特色,与西方神话注意于疆土开拓和民族纷争者的战神和爱神有所不同。
 
   (4)中国神话是广义的神话学体系,将神话原型与历史传说融为一炉,强调神与人合一。所谓“神话”,是神的人化。人物变形的神话多,即使是神的形象也大多塑造成半人半兽形态,如雷神为“龙头人身”,水神共工为“人面、蛇身、朱发”(《山海经》)。而某些自然神在神话中被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所替代,如洛神、宓妃为伏羲之女,湘君、湘夫人为虞舜之女,取代了洛水女神与湘水女神。而西方神话是狭义的神话学范畴,多注重神话原型,所谓“神话”,乃是神化。因而,中国神话更贴近于文化人类学本体与科学体系。
 
   二、茶与神农氏
 
   茶,起源于神话。这个神话,就是炎帝神农氏神话。神农氏是茶祖,也是饮茶之祖。
 
   或曰“神农是神话,以神农为茶祖,难以信服。”其实,我们以神农为茶祖,主要是出于几点文化思考:
 
   第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先人最早发现茶叶及其功能者是神农氏。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中华民族的伟大先祖神农氏南下湖湘,教民农耕,制耒耜;为民治病疗疾,遍尝百草,不幸中毒,以荼解毒。这“荼”,就是最早的茶。陆羽《茶经》卷六“茶饮”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按:周公旦)。”
 
   第二,神农氏,确实属于神农氏传说,但是如前所论,神农氏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中国先民的一种生存观念、自然观念和宇宙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一种文化理念、想象意识和民族文化性格的表现。
 
   神话是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之根。西方人从不否定希腊神话,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不承认炎帝神农氏,就等于否定了黄帝轩辕氏,就意味着否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以神农为茶祖,而以西汉时期在蒙顶山种植茶树的吴理真或中唐时期写作《茶经》的陆羽为茶祖,行吗?当然不行。原因很简单:祖孙有序,根叶有别,整体与个别是不同。
 
   第三,茶树种植,茶叶生产,从来就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神农,就是“农神”,是农业之神,是农耕文化之神,是中国绿色文明之神。有了农耕,才有可能开创将野生茶树予以人工栽种的历史。
 
   《易经·系辞下传》云:“包牺氏灭,神农氏作(按:兴起),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耒耜,是耕种的农具。
 
   唐人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瓜实。”故大诗人曹植《神农赞》诗去:“少典之胤,火德承木。造为耒耜,导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
 
   神农氏,即炎帝。高诱《淮南子·时则训》注云:“赤帝,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神农功高千秋,惠泽后人。
 
   神农氏教民农耕、制作耒耜的发祥之地,正是在湖南,在郴州大地。
 
   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炎)帝之臣赤制氏作耒耜于郴之耒山。”为纪念神农氏制耒于郴州的历史功绩,郴州之地有了耒水和耒山。
 
   《大明一统志》注云:“耒水,出郴州之耒山。”耒水,耒山,皆因神农氏及其后裔在此制作耒耜而得名。耒水,发源于汝城之耒山,流下潇湘去。这是中国农业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农业文明的摇篮,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奠基之石。没有神农氏倡导的农耕文化,也就不可能有中国茶叶的繁荣发展。
 
   三、湘茶与湘水之神
 
   湘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一个动人心弦的神话故事。她出产于北纬30度以武陵山为中心的神秘文化带与茶叶产区,一片片绿色的茶园,一簇簇嫩绿的茶叶,一杯杯清润的茶水,蕴涵着湘水女神的神奇故事。
 
   湘茶,是湘水女神的积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渡湘江,遇大风,因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言:“尧女,舜之妻,死葬于此。”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其二妃寻夫不果,泪洒成“斑竹”,死于君山,故君山亦名“湘山”,而以湘君为湘水之神。可见“湘”与舜帝有关,蕴含着一个优美的远古神话传说,说明“湘”与远古舜帝结下了不解之缘。
 
   湘茶一个显著的特点与历史传统,就是特别注重沏茶的水质。“湘”字的字源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目,从木,从水,是“会意字”,即其义是眼睛看着树上滴下的水珠,如饮甘露。二是从水,相声,以水为形旁,以“相”为声旁属于“形声字”。相水,就是辨别水质的好坏。
 
   古人创造一个“湘”字,本身就包含着中国先民对好水的渴望,对好茶的需求。相水以沏茶,视茶水为甘露,这就是中国先民的饮茶品茶之道,这就是中国人最早的茶学观念。
 
   四、茶树与神话
 
   茶树,最初是野生,是“南方之嘉木”。神农氏以茶解毒,此茶乃是湖湘野生茶。
 
   茶树由野生而人工栽种,也起源于神话传说。
 
   据四川《名山县志》与《雅州府志》记载,西汉宣帝甘露年间,邑人吴理真在蒙山之巅上清峰种茶树七株,“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能治百病。被老百姓奉为“仙茶”,其七株茶树被尊为“茶树之祖”,而吴理真则被宋教宗追封为“甘露禅师”。
 
   吴理真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不见于《中国人名大辞典》,不见于《辞海》,甚至也不见于《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仅仅见于地方志。按照科学的历史观,我们可以认同这个茶树栽种的传说,但不能认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吴理真”就是中国的“茶祖”。
 
   五、仙茶
 
   茶,有茶叶仙子。茶叶仙子,是茶叶的神话。
 
   据《古小说钩沉》所辑《王浮神异记》:“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大茗,即仙茶。又称云:“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虞)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蚁之余,不相遗也。’因立奠祀。后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六、茶与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远古人类的一种文化心态。
 
   茶叶,乃是德昂族的图腾崇拜。德昂族种茶、制茶、嗜茶,相传茶叶仙子是德昂人的始祖母。
 
   中国人对茶的崇拜,对茶树的神化,对种茶人的神化,虽然只是一些历史悠远的神话传说而已,而唐人陆羽因一部《茶经》竟被后人尊为“茶圣”、“茶神”、“茶仙”者,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
 
   七、名茶与神话

 
   茶是绿色饮料,是灵芽瑞草。在中国,几乎每一种名茶都有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
 
   君山银针,因产于洞庭君山岛而得名。
 
   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二妃娥皇、女英见夫久出未返,四处寻找,来到洞庭山,听说舜帝崩于苍梧之野,悲痛欲绝,望着茫茫的湖水,抚竹痛哭,泪撒成斑,后来,二妃将随身所带的茶籽播于洞庭山,并因忧郁成疾,不治身亡,葬于洞庭山,后人为纪念改洞庭山为君山,二妃播下的茶籽,生长成满山的茶叶,就叫君山茶。
 
   从五代的时候起,君山的银针茶就作为“贡茶”年年向皇帝进贡。传说到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他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竖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坠,是表示对万岁的诚服。”明宗听了,心里十分高光,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大红袍”,系武夷山岩茶之王,乌龙茶中的“茶中之王”、“茶中之圣”,产于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至今已有三百多年采制的历史。其名称由来传说有三:一曰春天茶树萌发茶芽时呈紫红色,如同一团火焰,故名之“大红袍”;二曰崇安县令重病,饮此茶而奇迹般痊愈,为感其恩德,即以红袍覆盖茶树,历久而祀之,故名之“大红袍”;三曰大红袍茶为元代皇帝所青睐,“大红袍”为皇帝所赐,以表彰茶叶泽被天下苍生之功。
 
   金茶,产于湖南长沙县金井镇,地以井传,镇以井名。金井河对岸的码头上,存古井一口,水清可鉴,其味甘甜,为老街附近居民唯一饮有水源。大旱年随汲随满,洪涝时不浊不污。
 
   相传明初洪武年间,有江西孙某,举家迁徙,来到长沙,在长平浏交界的凤形山下安家。孙老爹每日清晨出门放牛,经常发现河边有一袭纱幕,氤氲缥缈,若有若无,定眼一看,原是一股紫气,从一丛茶树间升起,缭绕其上。便与儿子一道,刨去荒草,剔除荆棘,小心翼翼将茶移植到新开的山土上。说也奇怪,那茶就栽就长。看那芽叶鲜嫩可爱,老爹将它摘下,却又随摘随发。再到原长茶处,仔细观察,发现有一泉眼,不断冒出水花。深挖数尺,有一石板,揭开一看,水底浮起一只金鸭,祥光闪闪,叫声嘎嘎。蹼底泉眼,涌流不息。倏忽金鸭不见,泉涌如注。父子惊异不已,倍觉神奇。商议修成一口水井,供村人饮用。井沿青石护砌,坚固美观,还在一侧竖立石碑,镌刻“金井”二字。井水大旱年随汲随满,洪涝时不浊不污,水清可鉴,其味甘甜。井水泡茶,茶尤香冽,略成金色。金井之名由是而始,金鸭不再浮出水面,“金茶”之名却以流传。

TOP

沙发
每一次茶与水的邂逅都是冥冥中的注定

TOP

学习~~~~~~~~~~~~
每一次茶与水的邂逅都是冥冥中的注定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