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龙门阵”小而言之是一种语言现象,大而言之则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它植根于四川,所以带有浓烈的巴蜀文化的色彩。茶馆在“摆龙门阵”的形成和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我们知道,“摆龙门阵”除了要有充裕的时间,还得要有理想的空间才行。在“龙门阵”的发祥地“龙门”口“摆龙门阵”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局限性也很大。第一,“龙门”口是露天敞坝,既不能遮风蔽雨,其环境也不耐久坐。第二,这里的摆者和听者都是近邻,范围不大,话题也就有限,很难发展和提高水平。而把“龙门阵”一摆进茶馆,那光景就大不一样了。首先,茶馆在室内,是“全天候”的场所,在里面“摆龙门阵”可以不受季节的限制和风雨的干扰。其次,茶馆号称“三有”——有茶、有座、有趣,给“摆龙门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有茶”,有名的“三件头盖碗”泡上一盏香喷喷的茉莉花茶,并有热情的堂倌提着铜壶随饮随掺,为你解渴润嗓;“有座”,一把高低适度的楠竹靠椅让你坐得舒舒服服,纵然是摆上一天的“龙门阵”也不会觉得累。如果说以上两“有”尚属“物”的范畴,在家里也不难办到的话,那么“有趣”一项则非入茶馆而不可得了。而这“趣”,恰恰是“摆龙门阵”中最关键的一点。
同“龙门”口的近邻相比,进进出出茶馆的茶客不但数量大许多,而且层次、品种也丰富得多。一般而言,茶客们进茶馆都是忙里偷闲,兼带着会友、办事、解渴、消闲等多种目的,而这些目的都是在“摆龙门阵”中完成,因此话题很宽泛,“形散而神不离”。茶客中不免还有那些本身就是因为闲得无聊而来的人,他们那信马由缰的“龙门阵”就更加热闹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三百六十行,带着各自的人生五味来这里倾吐,耳闻目睹的奇闻轶事来这里传播,犹如百川归海,众多的信息都化作“龙门阵”在茶馆中汇集,又由茶客们带出去扩散开来。于是乎,“龙门阵”使茶馆越来越兴旺,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茶馆也使“龙门阵”越来越发达。
“摆龙门阵”这一现象的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而其最大特色我认为在于一个“摆”字。正如俗话所说:“膏药是一张,各人的熬炼不同;‘龙门阵’是一个,各人的‘摆’法不同。”
一是“摆”的方式,粗略可以分为“独摆”,“对摆”和“群摆”三大类。
“独摆”为一人讲众人听。多为一位口才出众的讲述者“摆”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者很少插话。这种摆者要有相当的表演技巧才能吸引听众。“独摆”中的佼佼者当数那些每天在茶馆“做棚”(说书收钱)的评书艺人们。
“对摆”为两人搭档,你一言我一语默契配合,或漫谈见闻,或就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一对“对摆”的好搭档是令人羡慕的,摆起龙门阵来“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言传意会,尽得其妙。而他们本人也象钟子期和俞伯牙,相互在“对摆”中得到了深深的理解和极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