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泉茗
这是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启坤研究员1988年6月15日在陕举行的名茶评审会议上,当场为“商南泉茗”书写的赞词。该茶最初叫“毛尖”后定名“泉水清”茶,1987年6月14日中国茶叶研究所对“泉水清”茶的审评鉴定意见中指出,该茶外形细嫩显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属半烘半炒的高档优质绿茶,建议将原名改为“商南泉茗”。
陕西商南泉茗荣获陕省优质产品称号,与省内名茶“汉水银棱”、“秦巴雾毫”、“紫阳毛尖”齐名,成为商洛一枝奇葩。商南县是新茶区,是陕西省茶业基地县。该县从1962年开始引种茶树。引进的茶叶品种系列有紫阳茶系列、安徽茶系列和江西浙江茶系列,历经16个春秋,不断发展,现全县有茶园3730公 顷,乡、镇茶场50个,年产茶叶421吨。茶园亩产17.5公斤,高于 全省茶叶平均亩产13.75公斤。该县除“商南泉若”外,还生产三种中低档茶:商南春茶,又名“炒青茶”。1981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产量高,销路好,年产9万多公斤,是商南县茶叶品种中的大宗产品, 杨销西安、河南、湖北等地。砖茶。味苦色棕,可冲泡多次。多销甘肃、宁夏。商南富硒茶。这是该县茶叶站站长张淑珍和中国科学院西北 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肖永俊合作研究出的新产品,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
商南泉茗生产工艺:
一、严格选料
要求各级鲜叶的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单片叶不得超过5%,碎叶、鱼叶和紫芽种叶,特别是老叶要注意拣剔去掉,严禁带有“马蹄子”和各类夹杂物。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病虫叶,采摘鲜叶时一律要求用竹篮盛装,随采随放入篮中,不能在手中紧握,竹篮的鲜叶不得用力压实,要及时交到场部。
二、适度摊放
适度摊放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需要,但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2小时,否则将严重影响质量。
1.鲜叶摊放要求场地及用具洁净、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2.摊放厚度不超过15cm,且每隔两小时用手轻轻翻动一次,摊放过程中严禁脚踏或受压,以免造成损伤致使红变。
3.按鲜叶质量和时间先后分别摊放,先采先制,要尽量避免雨水叶,一旦出现要薄摊勤翻,待表面水除去后,方可付制。
三、杀青
1.用6SST—30/40连续滚筒杀青机,每次利用杀青机作业前,必须较长时间的预热滚筒确保吸收足够热源。避免每次投叶产生筒壁及筒体尾部粘叶现象。预热必须启动滚筒运转,以防止筒体受热变形。
2.当滚筒达到杀青温度时,即滚筒内空气温度达到110℃—120℃左右时,才能投叶作业。
3.杀青时间的确定:将鲜叶或类似物质,从进料盘投入滚筒,测定排出滚筒的时间,可通过机架前端手轮丝杆机构改变滚筒倾角调控杀青时间长短,杀青时间根据不同名优茶、鲜叶嫩度、水分多少确定,以杀青适度为准,一般春茶为2分钟。
4.每批鲜叶投叶结束后,约经一半杀青时间内,应脚踏出叶端机架、使滚筒急剧倾斜,快速排出杀青叶、防止焦叶、爆点。
四、清风
用簸箕接到杀青叶后,迅速簸扬十余次,使叶间温度和蒸气散发,扬除碎片碎末,以免造成叶色变黄,香气和滋味爽度下降,同时安排专人拣剔老叶及夹杂物
五、初炒
主要目的一是可弥补杀青不足,不匀;二是散发水分,因此锅温应先高后低,由100℃左右逐步降至80℃,操作上前期同杀青,闷炒与抖炒相结合。但很快改为抖炒。炒至三成干即叶色变暗,粘性变小,手握成团,抛之即散时即可做形起毫。
六、做形起毫
1.做形
此时锅温掌握在70℃左右,方法是:待茶柸受热均匀后,双手将茶捧在手心中,运用掌力,沿顺时针方向转搓揉、不断抖散茶块,不断换叶,并随着水分的散失,不断加大用力(由轻到重)。约经10—12分钟条索紧结,茶条开始变硬时便开始搓团。
2.搓团的主要目的是使紧结的茶条变弯曲,近似螺形,其方法是将叶子拢在两手中心,五指稍并拢,始终沿顺时针方向搓揉四、五次成一团放入锅中,让其定型,再搓第二团(一锅分三、四团)。搓完后一道解散,抖开散发水分,再搓再解块,约经五分钟便进入起毫。
3.此时锅温应稳定在60—70℃手势基本与搓团相同,利用掌力使茶叶间相互摩擦,随着茶叶不断干操,用力则应逐步减小,待茶条紧结弯曲,有刺手感时即可出锅。
七、拣剔去末
出锅后的茶叶应首先簸扬去掉碎末,然后稍作摊放,使叶内水分分布均匀,便于干燥一致,在摊放的同时,必须安排专人拣净老叶、花蕾“马蹄子 ”等杂物。
八、烘焙
选用6CHP—60三斗烘焙机,温度计指针稳定在100—110℃热风温度60—70℃翻动动作尽量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