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湖北名茶总汇

湖北名茶总汇

 湖北名茶总汇


 


恩施玉露


 


【类别】:绿茶


 


【产地】: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以及东郊的五峰山


 


恩施玉露的简介


 


  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


 


  湖北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现仍是我国的重要产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


 


  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并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恩施玉露深受国人及东南亚一带的厚爱,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恩施玉露的历史渊源


 


  恩施玉露是我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


 


恩施玉露的采制工艺


 


  恩施玉露茶是我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 ,叶底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 日本自唐代从我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恩施玉露的品质特征


 


  恩施玉露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


 


  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适中,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该茶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汤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 的人类消费要求。


 


恩施玉露的食用方法


 


  采用85-90度水温冲泡后,其茶叶复展如生, 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如玉下落,香气清爽 。

TOP

峡州碧峰


峡州碧峰为新创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1979年。产于宜昌县(今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峡一带。


峡州碧峰属半烘炒条形绿茶,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秀显毫,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采制技术



  采摘 峡州碧峰茶原料要求以1芽1-2叶为主,芽叶长3厘米左右,不采对夹叶,紫芽叶,病虫叶,雨水叶,露水叶,不带鳞片、雨叶和单片叶,保证鲜叶的嫩度、匀度、鲜度、净度。



  摊青 鲜叶采回后,及时摊于竹簸箕内,厚约寸余,置于阴凉避风处,间断翻动几次,经4--6小时摊放,掌握失重4.5%--5.5%时付制。



  杀青 将4--5千克摊青叶投入到转速24--28转/分,温度180--200°C的复干机中,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经6--8分钟,待叶色转暗绿,叶茎折而不断,总失重38%--40%时适度。



  摊凉 杀青叶出于簸箕内,边出边用双手迅速抖开散热,摊放约20分钟。



  初揉 将摊凉的杀青叶盛入6CR-30型揉捻机中,按轻--重--轻原则施压揉捻,历时14--20分钟。



  初干 将揉捻叶投入100--120°C的复干机中,炒6--8分钟至总失重62%--64%,约八成干时出机。



  复揉理条 初干叶先盛竹簸内,手抖散热,后转入水浴平台导热箱上,运用抓、拢、理、搓、抖等手法,反复搓揉理条,保持箱面温度60—80°C,直到条索紧秀挺直,白毫显露,历时约10分钟。



  足干提毫 理条茶薄摊于垫有白纱布的蔑织毡帽炕上,木炭生火,控制温度70—80°C进行文火烘焙,并酌情收堆翻散提毫至足干,即茶叶手捻成粉,历时约30分钟。



  精制定级 将足干后的茶叶,筛分割末,拣除异劣,取样审评、定级、匀摊后包装贮藏。

TOP

车云山毛尖


产地介绍


  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湖北随州市北部的车云山。


  车云山位于湖北与河南两省交界的桐柏山区,境内群峰挺拔,山势巍峨,苍山青翠,巨石嶙峋。特别是千佛塔、百庙、马鬃岭、右耳岩、鹰嘴石、太峨山、刺鼻尖以及双寨等八大风景区把车云山点缀得更为奇丽。这里处处林木蓊郁,清泉长流,每逢遇雨,群山若隐若现;雨后乍晴,团团白云,翻滚于群峰之间,其状如万马奔驰,又似车轮滚滚,车云山因此而得名。所产毛尖,外形紧细圆直,锋毫显露;内质香气清高,具有浓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凉爽口;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柔软。

品质特征:

  外形紧细圆直,锋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具熟板栗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茶品作用:

  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历史与发展

  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


  这里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清代以前即已产茶,到了清代光绪年间,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当时有个茶商,从安徽请来制茶师傅,仿制安徽的黄大茶、瓜片茶等;本世纪20年代,当地茶农在吸收黄大茶、瓜片茶等制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创造了一套毛尖茶加工技术,开始了独具一格的车云山毛尖茶的生产。现在,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老河口市等地,都是车云山毛尖销售的主要市场。

加工制作

  烘焙


  车云山毛尖加工工艺要推其烘焙技术最为独特。烘焙在地灶烘笼上进行,一般要分三次进行。一、二道烘焙主要起干燥作用,温度掌握先高后低,要求薄摊、勤翻、轻放,烘至色翠绿、毫显露为度。第三道烘焙被视为关键性的工序。用的是低温长烘,时间长达一小时,这样“车云山毛尖”浓厚的熟板栗香便产生了。再经适当拣剔,按照品质加以分级,装入锡罐存放、待用。


  采摘


  车云山毛尖采摘严格,加工十分讲究,鲜叶要求采摘匀、净、嫩,加工炒制分“生锅”和“熟锅”。生锅用帚把均匀挑动,待叶软柔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成团。先重后轻,边转边抖,至茶叶开始挤出时,进入熟锅,进行赶条,至茶叶表面不粘结时,用手理条,采取四指并拢,拇指分开,使茶叶沿着锅壁轻擦带动,在掌心翻动,从虎口吐出,要求抓得均匀,甩得开展。到七、八成干时,起锅上烘,共需三次烘焙。第一、二次烘焙后时隔一些时间,轻放至色翠绿,毫显露为度,第三次烘焙达到香气高、茶足干的目的。车云山茶叶制作技术,已于1981年8月农业出版社出版《茶叶制造学》作为福建茶叶专业教科书。

TOP

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产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麓玉泉寺一带,为扁形蒸青绿茶。仙人掌茶的生产历史,据《全唐诗》第178卷、《当阳县志》及《玉泉寺志》记载,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孕禅师,此僧俗姓李,是诗人李白的族侄。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中孕禅师云游江南,在金陵(今南京市)恰遇李白,以此茶作见面礼。李白品茗之后,觉得此茶外形“其状如掌”,内质“清香滑熟”,与自己品尝过的许多名茶相比,别具一番风味。又听说此茶是在玉泉寺新创制出来的,遂命名为“仙人掌茶”。


加工



  仙人掌茶品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茶的鲜叶要求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


 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头青炒法主要采用“抖”,并须抖得快、散得开;二青炒法采用“抖”、“带”结合,使茶叶初具条形;该茶掌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做形”。其法是交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平平地伸入锅内,采用“抓”、“按”等手法炒制,力求茶叶扁平挺直,约七成干时,进行烘干定形。至含水量5%左右时,出烘包装收藏。


外形



  该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观之令人爽目;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茶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等级


仙人掌茶品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茶的鲜叶要求为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

TOP

双桥毛尖


双桥毛尖产于湖北省大悟县的双桥。大悟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的丘陵山区,在这绵延起伏的山谷中,群山重叠,巨石林立,山花烂漫,溪流清澈,晴天雾罩日,雨天云接地,其中万泉寨、阮陀寺、天仙庵、罗汉岭一带,是双桥毛尖的主要产地。

每年春回大地,惊蛰至春分时节,春意盎然,茶树争相萌芽吐翠,清明至立夏是采制毛尖的黄金季节,如采时过早,会因茶芽初萌,营养成分不足而滋味欠浓;过迟则叶子过大而茶味不鲜,当茶园有5%至10%的芽叶达到标准时,即进园开采,但这时只是有选择地拣棵采,俗称“跑尖采”。早期毛尖,就在这时开始加工了。

双桥毛尖的制作工艺分为生锅、熟锅和烘焙三道工序。生锅即杀青,锅温130~140℃,投叶量为0.5~0.7公斤,鲜叶入锅后用专制的竹耙子进行抖炒和滚炒,当芽叶基本成条,历时3~5分钟,转入炒熟锅。熟锅锅温为80~90℃,初入锅时继续滚炒,以卷紧茶条,炒至六成干时,采用抓条和甩条相结合的手法,使茶条紧细圆光;最后放入凸形的竹制炕筐上,用木炭火烘焙,分初干和足干两次完成。烘至手捏茶条能成粉末,并显露清香和白毫时,即为足干适度。经摊凉和拣剔并稍加整理后,便可包装入库。成茶外形条索细紧、显毫,色泽翠绿,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叶底嫩绿匀齐。

TOP

红安天台翠峰

“天台翠峰茶”,产于红安县北部的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的大山区,大别山脉由西向东蜿蜒而来,至此,奇峰突起,峭立如壁,云雾缭绕,山顶平坦,状如平台。据明代黄安第一部县志《黄安初乘》记载,那时天台山一带就有茶树。


  天台山茶场于一九七二年建立,一九七九年开始试制天台翠峰问世后,连续五年在全省名茶审评会上获得好评,一九八三年获省地方名茶“茶誉证书”。经省内外茶叶界专家审评,天台翠峰品质的显着特点是:外形锋毫显露,色泽翠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滋味醇厚,且耐冲泡。


  天台翠峰的鲜叶的采摘要求为一芽二叶初展(夏秋茶为一芽一叶),茶叶全长不得超过三厘米,不准采对荚叶、紫色叶、二叶开放叶和果片。鲜叶采下后堆放四小时,经拣剔后加工


  天台翠峰的加工艺是:杀青、揉捻、炒坯、整形、提毫烘干,后经割末,拣剔再装箱。
  天台翠峰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等,特级每年谷雨后开采。

TOP

松峰茶

类别:绿茶


  茶叶的栽培与加工,在蒲圻已有着悠久的历史。骏驰名中外的“松峰绿茶”,因主产于蒲圻羊楼洞的松峰山而得名。被誉为“松峰茶王”的松峰山上两株近达丈高的古亲本,至今枝叶繁茂,清香沁人。

  “松峰绿茶”其风格独特,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均齐,外形紧结匀整,是羊楼洞茶场的拳头产品。它靠松峰山那肥沃的土壤,适中的雨量和温和的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保证,因而长盛而不衰。

  近几年来,在全场茶工们的辛勤努力下,“松峰绿茶”已在全国享有盛誉,1982年被评为“湖北省炒青绿茶第一名”,1983年又获“湖北省优质绿茶证书”,1984年著名茶名叶专家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张堂恒,亲自品尝了“松峰绿茶”后,赞不绝口,称之为“绿茗之冠”,1985年6月又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评为“全国优质茶”。

TOP

隆中茶

类别: 绿茶

隆中茶产于湖北襄城之西约13千米的隆中。

隆中茶现有炒青型和翠峰型两个品种。高档炒青和翠峰,采摘细嫩,制工精细。每年清明后的4月上旬采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杀青,杀青完成后,用特制的电扇吹风冷却,以保持叶色明翠。经适度揉捻,转入炒二青,出锅后,仍以吹风冷却。再经锅炒干燥。翠峰型绿茶二青后,则在特制的整形焙灶上,用手工以“揉、搓、扎”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紧直的外形,然后烘干。

炒青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润而绿;香高味厚,回味甘甜。翠峰则以外形紧直,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为其特点。

名茶鉴赏

  隆中白毫茶于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一经问世,即倍受好评,在湖北省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其特色为:外形银直略扁,身披白毫,银绿映翠,香嫩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TOP

龟山岩绿

【名称】:龟山岩绿
【类别】:绿茶
【产地】: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
【简介】
  龟山岩绿茶产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这里风景秀丽,岩石嶙峋,群峰耸立,林木葱翠,溪水潺潺,鸟语花香,茶树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龟尾、大块地、柿饼山等半高山地带,山间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幻莫测,尤其是在春夏之交,山间多为云雾笼罩。该地土层深厚肥沃,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及矿物质,PH值5.5左右,年平均气温16℃,夏季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无霜期230--240天,降水量为1200~1300MM,相对湿度80%,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宜茶之所。

【品质特点】

  龟山岩绿为条形绿茶,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细圆直,锋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甜,汤色碧绿清亮,叶底黄绿嫩匀。

【制作工艺】

  龟山岩绿茶整个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为: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初干、整形,足干六道工序。特级龟山岩绿采摘时间为清明前至谷雨前后约20天,原料为一芽一叶初展,保证嫩度,匀度、净度,做到雨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对夹叶不采,虫吃叶不采。鲜叶采回后及时上入竹匾中摊放3—4小时,视天气情况而定,阴天适当多摊,使鲜叶散发部分水份和青草气,待有幽幽花香气散出即可付制。


TOP